“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鼓勵海水淡化,嚴格控制地下水開采。而記者日前獲悉,國家發改委正在制訂《海水淡化“十二五”規劃》以及一系列鼓勵發展海水淡化的政策,有望在下半年陸續推出。
2005年出臺的《海水利用專項規劃》中提出,2020年海水淡化設備國產化率要達到90%以上。而目前我國海水淡化設備國產化率尚不到60%。在扶持海水淡化產業發展的有關政策中,將明確提出“推進國產海水淡化材料的生產和制造”等要求。
一系列鼓勵海水淡化發展政策將出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海洋資源開發的一部分,海水淡化日益受到重視。在“十二五”規劃綱要中,國家明確提出發展海水淡化。在此背景下,國家針對海水淡化科技和產業發展的一系列扶持政策有望在下半年陸續出臺。
中國脫鹽協會秘書長郭有智透露,國家發改委正在制訂一系列有利于海水淡化產業發展的政策,包括《海水淡化“十二五”規劃》和鼓勵發展海水淡化的產業政策。其中提出,要建立一批國家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建立海水淡化國家級產業基地,建立海水淡化產業聯盟、工程中心和實驗室,推進國產海水淡化材料的生產和制造。此外,國家還將出臺配套的財稅政策,符合政策規定的企業在所得稅方面有望享受“三減兩免”的優惠政策,促進海水淡化產業發展。
據記者了解,為了推進海水淡化技術發展,科技部組成專家組完成了《“十二五”海水淡化科技發展專項規劃》(初稿)編制,經進一步修改完善后近期有望發布實施。其中提出,要繼續發展反滲透、低溫多效蒸餾等海水淡化核心技術和設備,發展海水淡化工程設計和運營管理技術,完善我國海水淡化技術、裝備和標準體系,加快我國海水淡化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
“作為新興產業,海水淡化在膜材料、能量回收、泵、壓力容器等方面都需要創新和突破發展。”曾參與科技部《“十二五”海水淡化科技發展專項規劃》制訂的郭有智介紹說,“與海水淡化有關的技術在‘十二五’期間將會獲得很大的支持,特別是在工程示范和自主知識產權方面。”
此外,郭有智還表示,海水淡化生產企業的財政補貼和減免稅等措施可能要納入水利部的有關規劃。郭有智指出,海水淡化對于國家水安全能起到很好的補充作用,因此對于這樣一個具有戰略地位的資源,國家應該予以政策方面的引導和支持。
天津海水淡化專家組成員、中國膜工業協會理事呂曉龍也對記者表示,目前中國海水淡化技術已經很成熟,產業的發展關鍵就看政策。
設備行業有望迎來快速增長
除了政策扶持外,目前海水淡化大規模應用也具備了良好基礎。業內人士指出,海水淡化已經實現4元/噸-5元/噸的綜合生產成本,低于大部分北方城市南水北調水5元/噸-6元/噸的成本,而且我國海水水源豐富。
事實上,在滿足沿海地區工業用水方面,海水淡化也頗具優勢。據威海榮成市發改局副局長田春璟介紹,海水淡化具有不受季節性影響、水源豐富、污染較少以及滿足工業用水較高要求等優勢,“目前威海在一些大型工程項目上都在使用海水淡化,包括華能電廠和馬上要建的榮成石島灣核電站。”
分析人士指出,在工業化進程加快和水資源面臨嚴峻形勢的背景下,隨著各項扶植政策的推出,海水淡化行業有望迎來快速增長。
據中國脫鹽協會統計,到2010年底,中國海水淡化的能力有64萬噸/日,相當于全球的1%。未來5到10年,中國海水淡化能力將會出現迅猛增長。
郭有智表示,預計“十二五”期間,我國海水淡化將達到150萬至200萬噸/日,是現有產能的三、四倍,投資規模將達到200億元左右。根據2005年7月國家發改委、國家海洋局、財政部聯合發布的《海水利用專項規劃》,到2020年海水淡化產能將達到250萬-300萬噸/日,是現有產能的五倍以上。
產能的翻倍也意味著投資空間的擴大,尤其是海水淡化設備方面的投資。申銀萬國[3.48 -2.25%]認為,目前全球海水淡化設備年均市場容量約40億美元,中國海水淡化設備未來10年投資規模將高達120億-140億元。
海水淡化設備“國產化”提速
海水淡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將為相關設備廠商帶來發展良機。目前,我國海水淡化設備整體上對國際相關廠商的依賴程度仍較高,但近幾年國內設備廠商呈現快速發展態勢。
《海水利用專項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海水淡化設備國產化率要達到90%以上。據業界介紹,目前我國海水淡化設備國產化率尚不到60%。業內人士分析,在扶持海水淡化產業發展的有關政策中,將明確提出“推進國產海水淡化材料的生產和制造”等要求,這也就意味著,隨著設備國產化進程的提速,未來相關設備廠商的發展空間很大。
目前我國海水淡化技術主要有兩種:反滲透膜法(膜法)和低溫多效蒸餾法(熱法)。其中,前者占比較大,約67%;后者約占27%。據了解,目前海水淡化設備的投資主要是高壓泵、耐腐蝕鋼管、儀表和膜組件。
在應用最廣泛的反滲透法中,核心設備是膜組件,然而我國海水淡化膜設備主要依靠進口。不過,郭有智說,“現在這一情況有所改變,已經有些國產的淡化膜得到應用。雖然目前所占市場份額不是很大,但未來肯定會越來越大。目前中國藍星、北京時代沃頓等國內企業在海水淡化膜方面都做得非常好。”
華泰聯合證券在有關研報中也指出,隨著海水淡化設備國產化率的提高,作為核心部件的膜設備必將步入快速增長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