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太湖流域共有15條重點入湖河流,其中9條在宜興市境內,并被國家列入“十一五”重點國控斷面。地處太湖上游的宜興市3年來累計投資3億元用于入湖河流的“控源截污”系列工程建設,相當于同期地方財政收入的40%。
據最新環境監測顯示,被國家列為重點考核的百瀆港、殷村港、大浦港等9條入湖河流斷面水質已提前達到“十一五”考核目標。
“關”字當頭調結構
在全面審視9條入湖河流水質超標狀況的情況下,宜興市認為河流水質要改善,控源截污是關鍵,而控源又是截污的重中之重。要達到控源目標,必須首先把產業結構調輕、調綠、調低碳。為此,宜興市掀起了以“關”字當頭的鐵腕治污風暴。
在為期3年的化工生產企業專項整治中,宜興市在太湖流域率先啟動,大刀闊斧加快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后產能。截至目前,全市已關閉化工生產企業達464家,提前一年超額完成上級下達的關閉計劃。宜興市還一舉淘汰琉璃瓦生產企業138家,拆除水泥機立窯42座、倒焰窯318座。
在發展新興產業中,宜興市集中精力加快引進并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構建了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生態文化旅游業“三足鼎立”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加大投入控污染
為全面推進9條入湖河流的“控源截污”,宜興市加快推動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全面啟動了漕橋河等4條入湖河道的整治工作,共完成河道清淤2126條、2328公里,疏浚土方3270萬方,打撈藍藻7.5萬多噸。
作為“控源截污”骨干工程的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已成為宜興市建得最快的工程之一。目前,宜興市已建成城鎮污水處理廠13座,污水主支管網已超過了1000公里,污水日處理能力達17.25萬噸,城區和集鎮建成區生活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2.5%和76.8%。宜興市還計劃年內再建成350公里污水主管網。同時,宜興市加快城鄉生活垃圾集中收運處置體系建設,全市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達到100%、農村達到80%以上。4年來,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累計削減超過34%,大大超過“十一五”規劃的減排目標。
企業管理規范化
宜興市在實施嚴格的環保準入制度中,讓環保審批走到前列。
宜興市按照環保執法要求,實施了較嚴格的現場監管,全面加強對企業的規范化管理。對351家重點企業實施了環境行為信息公開,全市各類自動監控設施達158臺套。對11個小康斷面、28個河長制斷面及293個農村地表水斷面實施了嚴密監測。特別是自今年以來,全面加大環境執法監管力度,對各類工業企業實施高頻次、高密度的高壓監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