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湘江水位連創歷史新低,給沿江的長沙、株洲、湘潭3市300萬居民用水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并嚴重制約湘江航運。圖為湘江長沙橘子洲以西河床。新華社發
本報記者 柳德新
10月23日,湘江長沙水文站,13根水文標尺浮出水面,向河中央次第伸展。站長梁文勝告訴記者,只有最后一根水文標尺還在水中。
干涸的河床、縮窄的水面、雜亂的河灘,構成了中秋之后湘江的直觀場景。
25.01米!湘江長沙水文站今年10月6日創下的25.05米歷史最低水位記錄,在短短17天之后的10月23日,被這一最新數字取代。
進入新世紀以來,湘江長沙水文站歷史最低水位紀錄已被四次打破。特別是今年,湘江特枯水位比往年提前了一個多月。
尷尬現實:
水資源大省出現水資源短缺
洞庭湖吞吐長江,接納四水。雨水充沛的湖南,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達1600多億立方米,堪稱水資源大省。
一個不得不承認的尷尬現實是,水資源大省近年來頻現水資源短缺現象。
特別是今年,7月中旬就已經出現不同程度的旱情。8月下旬,省防指對受旱較重的張家界、自治州等9個市州啟動抗旱三級應急響應。至今,夏秋連旱已經持續了近4個月,接下來的秋冬連旱也幾乎沒有懸念。
干旱的主要原因,是降雨偏少。省水文局10月21日分析,今年以來,全省累計平均降雨1041毫米,較常年偏少16%。其中,9月1日以來,湘江流域平均降雨僅34毫米,較歷年同期均值偏少73%,導致水利工程蓄水偏枯,江河來水減少,水位持續走低。省防指辦公室副主任肖坤桃告訴記者,今年湘江最低水位之低超歷史,最低水位出現之早超歷史,枯水期之長也可能超歷史。
湘江枯水導致湘江中下游用水受到嚴重挑戰。9月,因湘江湘潭站水位持續下降,湘潭市城區供水壓力驟增,給市民生活帶來不便。湘江航道株洲以下河段通航等級下降,船舶擱淺事件時有發生。水體自凈能力下降,水質保護壓力加大。
應急之舉:
合理調配水量,確保供水安全
應對湘江枯水,省委、省政府提出:確保居民生活用水和城市用水安全,絕對不能因供水不足出現斷水情況;確保水質安全,絕對不能出現因水質問題而發生突發公共事件。省防指科學決策,優化調度,全省水利系統強化水資源的統一管理,交通、環保、海事、電力等部門落實各項措施,確保了湘江中下游城市的用水安全。
10月上旬以來,省防指多次召開湘江中下游用水安全工作會議和抗旱會商會,采取多項措施應對湘江枯水期,并決定:從10月5日起,東江水庫按日均不小于120立方米每秒(10月7日起加大到170立方米每秒)的發電流量下泄,為湘江中下游補水;聯合調度大源渡航電樞紐、株洲航電樞紐,株洲航電樞紐按550立方米每秒左右的流量均勻下泄,大源渡航電樞紐以上湘江干流及耒水各梯級電站均不得攔截上游來水,以確保長株潭城市供水最低控制線(長沙站水位高于24.80米、湘潭站流量大于500立方米每秒)不被突破。同時,水文部門加強監測,環保部門嚴格控制排污,確保水質安全,堅決杜絕水污染事故。
湘江出現特枯水位以來,中下游城市落實應急措施,努力提高城市供水保障程度。長沙市啟動《湘江枯水期安全供水應急工程工作方案》,分階段對6個水廠實施應急取水工程建設,可保證在湘江長沙站水位不低于24米情況下正常取水,日供水能力達120萬噸,能夠滿足城市供水需要。長沙市還在銀盆嶺大橋下游實施枯水期壅水工程,確保湘江300立方米每秒枯水流量時長沙取水安全。湘潭市啟動《城市用水應急預案》,湘潭中環水務公司通過在湘江修筑臨時圍堰,將三水廠取水口附近水位抬高約0.3米,基本滿足取水需求。湘潭縣京湘供水公司在原來3臺二級取水設施的基礎上,又增加6臺臨時取水設施,日取水量達8萬噸,保證了湘潭縣城供水安全。
國家防總也緊急調度三峽水庫從10月19日16時加大下泄流量,以抬高洞庭湖水位。
通過合理調配水量和應急取水工程建設,目前長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城市供水正常。
治本之策:
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湘江枯水導致的水資源短缺現象,并不是全省水資源總量不足,主要是降雨時空分布不均所致,屬于季節性、區域性缺水問題。而且,這種水資源短缺現象,今后或將長期存在。
省防指明確提出,既要做好當前湘江安全用水工作,又要立足長遠,做好應對湘江長期枯水的準備。
從長遠應對湘江枯水,必須加快建設湘江流域控制性水利工程。湘江流域缺少控制性水利工程,難以做到蓄洪補枯。一是要爭取盡快啟動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根據水利部通過的項目建議書,湘江上游支流瀟水的涔天河水庫擴建后,總庫容可達15.1億立方米,比現有庫容擴大10多倍。二是要抓緊湘江長沙航電樞紐建設。9月30日開工的湘江長沙航電樞紐,建成后可從根本上保證長株潭3市在枯水期的用水需求。
面對水資源短缺形勢,必須強化節約和保護水資源的意識。但記者采訪發現,在用水形勢日趨緊張的今天,仍然存在不少浪費水資源的現象。省水利廳水政水資源處處長曹希說:“一滴水,可能誰都不在意。滴水一小時就會浪費3.6公斤的水,一個月就是2.6噸。如果是連成線的小水流,每小時浪費17公斤,每月就是12噸。”根據湖南省用水定額地方標準,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每人每天的定額為160升,農村居民每人每天的用水定額為80升至110升。但實際上不少家庭都超過了這個標準。
省防指副指揮長、省水利廳廳長戴軍勇認為,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環境下,降雨時空分布不均的現象將更加突出,洪旱災害發生的頻率都將增大。節約水資源、保護水資源,加快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應該成為我們的共識和自覺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