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60年來,國家在長江流域建成的各類水利工程數量遠遠超過之前2000多年的總和,基本形成全流域水資源的綜合利用體系。古老的長江煥發出蓬勃生機,為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資源支撐和保障。
長江水利委員會新聞發言人胡甲均在近日舉行的新中國60年治江成就新聞發布會上說,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60年的不懈努力和積極開發,國家投入巨資在長江流域興建了三峽工程等大批水利工程,長江水資源開發利用取得顯著成效。
胡甲均說,三峽工程等一大批綜合利用水利樞紐建成,我國最大的水電基地金沙江干流梯級水電開發逐步推進,南水北調中、東線工程按計劃開工建設,我國“四橫三縱”的水資源配置戰略格局初步形成。
據初步統計,截至2007年,全流域已建、在建水電站2458座,總裝機容量1.2億千瓦,年發電量2925億千瓦時。
發展有效灌溉面積2.26億畝,實灌面積2.01億畝,其中萬畝以上灌區1898處,有效灌溉面積1.08億畝;已建水庫4.6萬座,總庫容2300多億立方米;建成地表水蓄、引、提、調水工程約522萬座,實際供水能力2050億立方米。
與此同時,長江航道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干支流通航能力不斷增強,通航里程達7.1萬公里,約占全國的50%,其中一級航道里程占全國85%以上。
胡甲均說,長江流域發電、灌溉、供水、航運等水資源綜合利用體系基本形成,水資源開發程度和利用效率不斷提高,有力支撐了流域經濟社會的發展。長江真正變成了黃金水道,長江真正進入了為人民謀福祉的新時代。
據統計,60年來,長江水利建設投資超過5000億元,約占全國水利投資總額的30%以上。
時間:2009-10-23 09:57 來源:中國三峽工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