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榆河辛堡閘翼墻沉降計算及地基處理方法
文件大小:0.43MB
格式:pdf
發布時間:2014-08-06
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軟土地基 沉降計算   |
【摘要】 | 通過對軟土地基上的建筑物進行沉降計算,合理確定地基處理方法,對于指導和優化工程設計,具有一定的意義;由于北京市位于軟土地基上的水閘較少,對于類似工程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
【部分正文預覽】 | 辛堡閘是溫榆河段的一項重要水利工程設施, 在截蓄徑流、雨水, 增加水資源, 灌溉, 形成自然濕地景觀, 改善周邊氣侯環境方面起著重要作用。閘址位于溫榆河中游, 清河匯入口以下約2 km, 舊閘于1972 年建成, 2006 年經安全鑒定為四類閘, 需拆除重建。改建辛堡閘設計洪水標準為50 a 一遇洪水設計, 100 a 一遇洪水校核。設計流量為1 762 m3/s, 校核流量為2 125 m3/s。工程等級為II 等2 級。 辛堡閘中孔布置9 扇7m 寬、3m 高的水力自動翻板門, 凈寬63m; 左右岸邊孔各布置1 孔10m 寬、3.2m高的液壓鋼閘門。中孔翻板門以橡膠止水連接, 不設閘墩; 邊孔兩側設置3.4m 寬空箱式閘墩。閘墩下游布置圓弧形懸臂式鋼筋混凝土翼墻, 墻高5.3~7.6m。 翼墻基礎地基土層主要為黏土、重粉質黏土、粉質黏土, 深度大于50 m (見圖1)。黏土壓縮模量Es=4.28 MPa, 孔隙比e=0.78~1.11, 為軟弱粘性土, 具有高壓縮性。水閘建成后, 受翼墻自重荷載的影響, 地基土層由淺至深逐步產生沉降。由于軟弱粘性土深度達50 m 以下, 工程長期運行后, 軟土地基累積沉降量極為可觀, 因此設計時必須考慮地基沉降及變形問題,分析計算地基最大沉降量及沉降差, 并確定適當的地基處理方法, 保證水閘整體結構安全。 |
|
||
【打印本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