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國土資源,具有調節河川徑流、發展灌溉、提供工業和飲用水源、繁衍生物、溝通航運、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觀光旅游以及開發礦產等多種功能。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很多湖泊受到了污染,部分湖泊水污染加劇并呈現富營養化趨勢[1-3]。《2010 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4]顯示,我國26 個國控重點湖泊( 水庫) 中,水質滿足Ⅱ類的1 個,占3. 8%; Ⅲ類的5 個,占19. 2%; Ⅳ類的4 個,占15. 4%; Ⅴ類的6 個,占23. 1%; 劣Ⅴ類的10 個,占38. 5%。主要污染指標為總氮和總磷。可見,雖然近年來我國在一些主要湖泊開展了一系列的水環境治理工作,但是目前的湖泊水環境發展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尤其在湖泊治理經驗、成套治理技術和管理體系等方面均面臨著較多的困難和挑戰。國外在湖泊富營養化治理方面起步較早,很多湖泊在經濟發展期先后出現了嚴重的富營養化問題,在經歷了長時間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治理模式后均得到了較好的恢復。國外在湖泊污染與治理的長期探索過程中,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5-7]。通過研究國外湖泊富營養化治理的成功經驗和不足之處,對我國湖泊治理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