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正文預覽】 |
城市景觀水體水質問題已引起很多關注[ 1、2 ] ,因此在景觀水體設計時需考慮水體水動力條件,以利于建成后的水質維護。對于由多條河道形成的河網及湖泊,要使每一條河道的水體都能以一定流速進行有序流動,僅僅依靠經驗布置機械驅動裝置,難以做到優化設置。為此,筆者采用丹麥水力研究所推出的M IKE11軟件,結合具體工程,對景觀河網進行計算機模擬,以期為工程實際中的水動力優化設計提供方案。
1 工程簡介
上海某地水體景觀由9條河道和1個中心湖泊構成,水面面積約為65 634 m2 ,其中湖泊的水面積為11 812 m2 ,容積為17 336 m3 ,河網的總容積為135 725 m3 ,河道的總長度為4 166 m,底標高均為- 2. 00 m,常水位標高為零,最高水位標高為1. 00m;中心湖泊底標高均為- 4. 00 m,常水位標高為零,最高水位標高為1. 00 m。該河網雖與外水系相連,但水網的常水位與外河持平,自然狀態下水體難以流動。若水體與地下水間的交換忽略不計,且不考慮其他水量損失,則河網的水量損失即為水面蒸發量。據統計上海市最大月蒸發量平均為145 mm /m2 ,以此估計河網的月最大蒸發量為9 425 m3 ,即平均補水流量為0. 004 m3 / s,依靠補水引起的水體交換很小,為維護水體水質,需采取外加機械動力以推動水體流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