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促進我國電力能源生產與消費不斷增長,2010 年電能消費量達到41934 × 108kw
·h," 十五" 和" 十一五" 期間平均增長速度為12. 05%。火力發電長期以來是電力能源產品的主要組成
部分,2010 年火電占總發電量的79. 20%; 電力工業成為化石燃料消耗及CO2排放的主要部門,每年碳排放量接近全國能源碳排放總量的50%。電力能源碳排放與經濟發展、社會人口、生態環境間的相互關
系及動態特征成為關注的熱點問題。國內外學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我國能源CO2排放演變機制和區域特征等方面,Obas 等采用Laspeyres模型研究表明碳排放強度與能源消耗強度、能源類型和經濟結構相關。Wu 等采用IPCC 方法研究發現能源生產與消費CO2排放存在差異性,但在時間序列上總體趨勢相同。也有學者從國家、區域和省際層面研究能源碳排放強度特征、區域差異水平和空間格局演變。有關我國電力能源生產與消費過程碳排放研究相對比較少,已有研究僅局限于電力行業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強度的實物計算及情景預測,缺少電能碳排放與經濟、人口、生態之間關系和時空動態特征研究。文中以我國及各省( 自治區和直轄市) 2001 ~ 2010 年電力能源實物生產與消費量為依據,采用IPCC 方法分別測算年度電能碳排放量; 構建單位GDP 碳排放強度模型,研究省際間電能消費碳排放強度的時空變化和差異性特征。以期能為調整電力工業布局、優化電能產品結構、發展低碳產業經濟提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