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氧對活性污泥胞內貯存物和除磷性能的影響 |
文件大小:0.58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4-09-19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乙酸鈉 葡萄糖 序批式反應器   |
【摘要】 | 分別以乙酸鈉和葡萄糖為碳源,通過間歇實驗,考察不同溶解氧(DO)濃度對厭氧-缺氧-好氧序批式反應器中活性污泥胞內貯存物聚羥基烷酸酯(PHA)、糖原和系統除磷性能的影響。 |
【部分正文預覽】 | 由于氮磷等污染物排入水體會造成水體富營養化污染,因此需要嚴格控制排入水體中的氮磷濃度。AAO( 厭氧- 缺氧- 好氧) 工藝由于具有同時去除有機物、脫氮除磷且處理成本較低而在污水處理系統中得到廣泛應用[1-2]。該工藝處于厭氧、缺氧和好氧交替運行的狀態,因此系統中存在多種微生物。 活性污泥胞內貯存物是微生物在碳、氮等營養物質失衡的情況下,作為碳源和能源貯存在細胞內的一種高分子聚合物。這些物質包括聚羥基烷酸酯( PHA) 、糖原等[3-4]。由于胞內貯存物可以作為反硝化細菌的碳源用于反硝化脫氮[5],也可作為聚磷菌的碳源和能源,實現聚磷菌的生物除磷功能[6-7],因此胞內貯存物與活性污泥系統的脫氮除磷性能有著非常重要的關系。
本文擬通過實驗,研究不同溶解氧( DO) 濃度對活性污泥胞內貯存物的形成、轉化以及反應器除磷能力的影響,為提高生物反應器的效率、降低能耗提供理論依據。 |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