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是我國第二大河,是西北、華北地區重要的水源,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黃河流域進行了大規模的水利建設。目前黃河干流已建在建水利水電工程22座,總庫容577.5億m3,總裝機容量1700萬kW。黃河支流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庫2600多座,總庫容130多億m3。上述水利工程的興建,為開發利用黃河水資源提供了重要的基礎設施,在抗御旱、澇、洪、堿等自然災害、工農業及城鄉生活供水、發電、調水調沙和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然而,興建水庫大壩通常會產生諸多的生態環境問題,其負面影響體現在:① 河流水資源量減少,水生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威脅;②下游河道萎縮,河流過流能力下降;③天然濕地面積萎縮,生物多樣性衰減。為了盡可能減輕水庫對河流生態系統和天然水環境的影響,目前可能選擇的辦法是改善現行的水庫調度方法,在不影響水庫的社會經濟效益的前提下,盡可能滿足水生生物對于水文、水力學因子的需求,改善河道形態和河流水質。
我國水利工程傳統的調度方式主要是考慮社會經濟開發(防洪、供水、發電、航運等),對大型水庫建設和運行中存在的環境問題,雖然也有過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但是對于生態調度的考慮是不充分的。針對當前黃河干流水庫運行所造成的河流生態系統的退化,為了減輕水庫對生態系統的脅迫,本文提出了黃河干流水庫生態調度總體框架和實施步驟,為黃河干流水庫生態調度下一步研究和實施提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