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土壤墑情自動監測精度的探討 |
文件大。0.34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4-07-09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土壤墑情儀 自動監測   |
【摘要】 | 利用在安徽六安望城崗蒸發實驗站土壤墑情儀器自動監測和人工對比觀測的數據,分析了土壤墑情儀器自動監測數據的精度;探索了通過對比觀測數據修正儀器的土壤水分計算公式參數,提高土壤墑情儀器自動監測精度的方法。 |
【部分正文預覽】 | 發達國家土壤墑情自動監測技術相對成熟,如美國的Topp 博士[1]于1980 年首次應用TDR 原理對玉米生長季的土壤含水量進行了田間評價;南非的Lukangu等人[2]1999 年應用FDR 測量土壤含水量,并根據田間不同深度層和相對飽和、相對缺水時的土壤含水量制定了農田灌溉制度。 土壤墑情監測在我國易旱地區已開展多年,但過去主要通過人工觀測。人工觀測采用烘干法測定土壤,人工野外采集土樣,在實驗室對土樣秤重,烘干土樣再秤重,通過比較原始土樣和烘干后土樣的重量差別計算出土壤的重量含水量。
烘干法雖能得到較精確觀測結果,但比較費工耗時,信息的時效性較差。近年來隨著抗旱工作的深入和細化、經濟的發展,在一些易旱地區逐步建設了土壤墑情自動監測站, 實現了土壤墑情信息的自動采集、自動傳輸,提高了土壤墑情監測信息的實時性。隨著自動墑情監測工作的逐步開展,關于其監測精度的討論愈加引起業內人士的關注。如,時新玲等[3]對土壤含水量的各種測量方法、原理及其優缺點進行了分析對比,陳家宙等[4]介紹了目前國內外主要土壤水分測量技術的原理及特色,并對自動監測儀器在在連續動態監測方面具有的優勢進行了分析。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