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槽氧化溝內底推位置與積泥厚度的分析研究 |
文件大小:0.46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4-03-05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氧化溝 無機顆粒   |
【摘要】 | 為了不影響正常生產,依據經驗數據,依次對1號、2號氧化溝安裝底推。對溝內積泥情況及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比較,得出氧化溝的積泥主要由進水中密度較大的無機顆粒造成,且積泥規律與底推安裝位置和運行情況相關。 |
【部分正文預覽】 | 依照GB 50014—2006《室外排水設計規范》中的規定,氧化溝中平均流速要求≥0. 3 m/s,才能保持不發生污泥沉積。氧化溝在處理城市生活污水時,按照設計有效水深的情況下,轉刷的驅動力就足以保證氧化溝的平均流速要求。當氧化溝處理含有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污水的混合污水時,尤其是含有大量無機顆粒且密度較大的混合污水時,此項規定就不盡合理,這就需要采取另外一些措施,如安裝底推[1]以保證污泥及無機顆粒不沉淀或少沉淀來保證氧化溝的正常運行。因此,在處理含有較多無機顆粒的污水時,研究底推的布置和積泥[2]情況及影響因素在理論、工程實踐和生產運行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3]。 唐山市某污水處理廠坐落在唐山東部,設計處理能力15 萬m3 /d,主要處理城區東部的生活污水和部分工業污水。實際進水量為10 m3 /d,設計3 座氧化溝,實際只運行2 座。污水來源主要是洗煤水、鋼廠廢水和工業園區的部分污水,其中工業污水占60%,生活污水占40%,水質復雜,顆粒物較多,造成溝內大量淤積污泥,嚴重影響污水處理工藝的正常運行,本文是針對2 座氧化溝內底推安裝位置及積泥情況進行分析比較,掌握影響積泥厚度的因素。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