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硫海水膜法曝氣恢復試驗研究 |
文件大小:0.71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4-02-25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曝氣氣源 自制聚丙烯中空纖維膜接觸器 曝氣工藝裝置   |
【摘要】 | 分別以空氣和純氧為曝氣氣源,采用自制聚丙烯中空纖維膜接觸器為核心的曝氣工藝裝置,系統地考察脫硫海水初始pH、稀釋體積比、曝氣時間及純氧曝氣等因素對脫硫海水恢復效果的影響。 |
【部分正文預覽】 | 脫硫海水的排放水質是評價海水脫硫工藝安全性的重要指標。脫硫后的海水呈酸性,SO32- 含量較高,而DO 含量極低,不能直接排海,因此必須對脫硫海水進行曝氣水質恢復處理,進而達標排放[1]。目前,燃煤電廠海水脫硫系統均采用的常規粗放式曝氣池曝氣工藝,存在系統占地面積大、氣源動力消耗大和SO2外逸等問題[2]。脫硫海水曝氣處理的關鍵在于提高在單位空間內的氣液接觸面積以及氣液均勻混合程度,從而迅速將吸收的SO2進行離子化固定。 膜分離技術具備高效、節能、環保和占地小等特征。疏水膜及膜接觸器產品,如膜式氧合器、脫氣和充氣接觸器已得到廣泛應用[4-7]。與常規氣水混合工藝相比,膜法充氣工藝氣水兩相非直接接觸,氣體通過疏水性透氣膜進入水相,所產生氣泡直徑小,氣液接觸面積大,氣水混合均勻,充氣效率高。目前,尚未見膜法曝氣應用于脫硫海水水質恢復的研究報道。
本研究采用自制疏水性聚丙烯(PP)中空纖維膜接觸器為核心的曝氣工藝裝置,較為系統地考察脫硫海水初始pH、稀釋體積比、曝氣時間、純氧曝氣等因素對脫硫海水恢復效果的影響,進而探討膜法曝氣工藝工程化應用可行性。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