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及其入湖河流表層沉積物營養鹽和粒度的分布及其關系研究 |
文件大小:0.80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3-07-10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巢湖 入湖河流 沉積物 營養鹽 粒度   |
【摘要】 | 為識別巢湖及其入湖河流的主要污染特征及其來源,測定了巢湖及其入湖河流34 個采樣點表層沉積物總 氮( TN) 、總磷( TP) 、無機磷( IP) 、有機磷( OP) 及有機質( OM) 濃度,分析了TN、TP、IP、OP、OM 濃度及粒度分布間 的相關性。結果表明,巢湖西半湖區沉積物營養鹽濃度明顯高于東半湖區,巢湖中部沉積物營養鹽濃度明顯偏低。 南淝河沉積物營養鹽濃度明顯高于其他入湖河流,并在流經合肥市的下游處達到最高值。相關性研究表明,沉積 物中TOC 與TN,TN 與OM,TP 與IP 表現出顯著相關性,表明沉積物中氮主要以有機氮的形態存在,與有機氮相 比,沉積物中無機氮濃度相對恒定,沉積物中磷主要以無機磷的形態存在; TN 與TP、IP 也表現出顯著相關性,表明 沉積物中氮磷來源具有同源性。隨著沉積物粒徑的增大,沉積物粒徑與TOC、TN、TP、IP 的相關性變差。 |
【部分正文預覽】 | 近年來湖泊富營養化日益嚴重,已成為國內外 十分關注的環境問題之一。研究認為,碳、氮、磷的 過量輸入及長期積累,使湖泊沉積物成為湖泊營養 鹽的重要蓄積庫和難削減的內負荷[1-2]。在湖泊生 物地球化學循環中,沉積物同時扮演著源與匯的雙 重角色,沉積物中營養鹽和有機物的釋放、遷移及生 物轉化效應循環制約著湖泊水質的變化[3]。因此 研究湖泊沉積物中氮、磷、有機質濃度及其分布特征 對控制水體富營養化和生態系統狀況具有重要指導 意義。入湖河流及入湖口作為聯系流域和湖泊兩個 生態系統的主要通道,在物理、化學和生物過程的耦 合作用下,大量陸源物質在此積累,造就了入湖河流 及入湖口區特有的生態環境系統[4-5],并已成為湖 泊富營養化最大的驅動力[6]。同時粒度作為沉積 物的重要物理特征,對沉積物吸附和釋放營養鹽的 能力有重要影響。目前對沉積物中碳、氮、磷濃度進 行了大量研究,但鮮有從整個湖泊流域,并聯系入湖 河流的角度來系統研究內源沉積物負荷。 筆者以巢湖及其入湖河流為研究目標,從整個 巢湖流域出發,研究了巢湖及其入湖河流表層沉積 物中營養鹽和粒度的分布特征,分析了營養鹽間及 與粒度間的相關關系,對了解巢湖沉積物中營養物 質的循環進程有重要意義,以期為制定其水體恢復 和保護措施提供基礎數據和科學依據。 |
|
| ||||||||||||||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