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環境中抗生素的來源分布及對健康的影響 |
文件大小:0.35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3-07-04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耐藥菌 水環境 抗生素污染   |
【摘要】 | 綜述了水環境中抗生素污染的主要類型、來源及對生態和健康的影響,指出醫用抗生素、農林牧漁用抗生素和 企業廢水中的抗生素是其主要污染來源。水環境中的抗生素污染改變了水生微生物菌群,導致耐藥菌株的產生,在農副產品中殘留,造成嚴重的過敏反應和毒副作用,并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提出了職能部門加強管理,提高醫藥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選擇最佳治療方案,加強健康教育,合理使用農林牧漁業的抗生素等預防管理措施。 |
【部分正文預覽】 | 自1929 年青霉素被Fleming 發現并由Florey 和Chain 用于臨床以來,已有百余種抗生素被開發 利用,在治療感染性疾病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有 效地保障了人類的生命和健康[1]。我國是生產和 使用抗生素的大國,年產量約20 萬t,其中90% 以 上用于醫療和農業中。由于抗生素的大量生產及 不合理應用,其污染問題變得日益嚴重。雖然此類 化合物可以被人體和牲畜體所吸收,或在污水處理 工藝中被去除,但仍有大量化合物被排放到水環境 中[2],引起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如耐藥菌及“超 級細菌”的產生、菌群失調、抗生素的副作用等。 由于細菌耐藥性的產生,以及由此帶來的人體健康和生態問題[3],抗生素污染已經引起國內外廣泛 關注。Pruden 等[4]首次將抗生素抗性基因作為環 境中的新型污染物提出。與國外相比,國內的研究 工作稍顯落后,但近年來相關研究也迅速增加。今 就國內外近幾年關于水環境中抗生素的來源、分布 特征及對健康影響的相關研究報道和管理措施進行綜述。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