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水工業(yè)網(wǎng) > 論文 > 無機懸浮顆粒的混凝特性和絮凝體形態(tài)學研究
無機懸浮顆粒的混凝特性和絮凝體形態(tài)學研究 |
文件大小:0.26MB格式:pdf發(fā)布時間:2013-06-01瀏覽次數(shù):次
【中文關鍵詞】 | 無機懸浮顆粒 絮凝體 形態(tài)學 分形維數(shù)   |
【摘要】 | 研究了絮凝體的形成過程及其形態(tài)學特性.結果表明,無機懸浮顆粒體系的最佳混凝pH值在7~8之間,在低投藥量時,壓縮雙電層和吸附電中和是主要的混凝機理,在高投藥量條件下,則是卷掃絮凝起主導作用.絮凝體平均粒徑和分形維數(shù)都隨攪拌時間的延長而增大,并最終趨于穩(wěn)定.在pH=7和以硫酸鋁作為混凝劑的條件下,形成的絮凝體最大粒徑為0.3mm,對應的分形維數(shù)在1.78左右.隨著投藥量的增大,絮凝體分形維數(shù)的變化較小,但絮凝體平均粒徑顯著增加;當投藥量過高時,網(wǎng)掃絮凝作用下的絮體結構松散,抗剪切能力差,具有較小的平均粒徑和分形維數(shù). |
【部分正文預覽】 |
本文以無機懸浮顆粒的典型物質一高齡土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顯微攝影技術和圖像分析法討論了以硫酸鋁作為混凝劑時,無機懸浮顆粒的絮凝體形態(tài)學特征,研究了無機懸浮顆粒體系鋁鹽絮凝體的動態(tài)特征。
|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