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態河道基質材料對氮磷的吸附對比研究 |
文件大小:0.13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3-03-08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生態河道 生態材料 吸附 氮磷   |
【摘要】 | 生態河道構建是一種有效的河流水體修復技術, 選擇合適的基質材料構建生態河道,能改善其對污染物質的凈化效果。對比研究了礫石、砂子和沸石3 種不同生態材料在不同氮磷水平下對氮磷的強化吸附性能, 并對其吸附機理進行了初步探討。試驗結果表明, Freundlich 等溫吸附方程能較好地描述3 種材料的吸附性能, 對于氮、磷的飽和吸附能力依次為沸石> 礫石> 砂子。開發利用吸附能力較強的礫石或是利用吸附能力更強的沸石作為生態河道基質材料, 是構建生態河道的一種有效措施。 |
【部分正文預覽】 | 我國許多湖泊及部分河流處于富營養化狀態,一般認為總磷與無機氮濃度分別達到0.02 mg / L 與0.3 mg / L 的水體, 標志著已處于富營養化狀態。根據北運河2005 年水質資料( 見表1) 可知, 北運河干流已處于嚴重富營養化狀態。國內外不少學者強調從控源—截留—輸導—修復等環節來控制富營養化[1]。控制輸送途徑, 構建生態河道, 利用自然或人工加強生態環境的自凈能力, 對去除水中氮磷以及其他污染物質具有較好的效果[2- 9], 可用于控制富營養化。 |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