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由于上游河道污染嚴重, 官廳水庫于1997 年退出北京市飲用水供水體系。國務院批復《21 世紀初期首都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規劃》中提出“挽救官廳”, 北京市委、市政府決定改善官廳水庫水質, 恢復其為北京市第二飲用水源。經過一系列的努力, 官廳水庫水質明顯好轉, 于2005 年開始向北京市飲用水嘗試供水。分析評價官廳水庫恢復飲用水源第一年的水質狀況( 2005 年) , 為官廳水庫以后水質處理提供參考意見和方向。 |
【部分正文預覽】 | 官廳水庫是新中國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庫,流域面積4 萬3 402 km2, 總庫容41.6 億m3。作為北京市的兩大地表水源地之一, 官廳水庫曾為首都和周邊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1]。由于官廳水庫上游廠礦企業劇增及庫區周邊人類活動影響, 水庫排污量逐漸增多, 庫區生態水環境遭受不同程度破壞,使得官廳水庫水質惡化, 污染嚴重, 尤其是富營養化更為嚴重, 水庫被迫于1997 年退出北京市飲用水供水系統。為恢復官廳水庫飲用水源功能, 改善水庫流域生態環境, 國務院批復的《21 世紀初期首都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規劃》中提出“保護密云, 挽救官廳”。北京市委、市政府決定改善官廳水庫水質, 恢復其為北京市第二大引用水源功能, 這是緩解首都水資源嚴重短缺的重要措施之一。為此, 開始了一系列改善官廳水庫水質的項目和研究。2004 年至2006 年6 月, 三家店水庫水質一直保持達到地表水Ⅲ類水體標準, 2005 年已嘗試性地向自來水廠供水。通過對官廳水庫及其入庫河流水質的長期監測,依據國家相關標準, 對官廳水庫水質進行評價分析。官廳水庫水質現在有明顯的改善, 但有些項目仍然超標。針對現在的污染項目, 建議采取有效的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措施, 改善官廳水庫水質, 達到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Ⅲ類水質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