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體本構模型研究及自動化技術 |
文件大小:0.89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3-03-13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土體本構模型 損傷 多尺度 反分析 自動化   |
【摘要】 | 對土體本構模型的分類、建模理論及其研究方法進行了系統總結和分析,指出土體微細結構、狀態參數、受荷歷史、應力路徑和排水條件等都可能影響土體本構模型的建立及其參數的確定。由于土體本構模型的復雜性,采用先進的自動化與自適應技術建立土體本構模型或對模型參數進行反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在分析本構模型的基礎上,對本構模型中應用的自動化技術,包括神經網絡、數據庫和基于現場實測資料的反演等技術進行了探討。 |
【部分正文預覽】 | 我國現有各類型水庫 8.4 萬余座,其中 90 %左右水庫的大壩是土石壩,加上 28 萬多 km 的堤防,這些水利工程大多是土質結構,因此研究土體的力學性質是分析土壩和堤防安全的關鍵,而力學性質最重要的就是材料的本構關系。由于土體的物理結構和化學性質的復雜性,使得土體的力學性質也非常復雜。為此,本文將以土體本構模型為中心,從模型的分類發展、模型和參數的確定方法,以及工程應用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入手,對土體本構模型建立和應用進行分析研究,并對其中的問題提出一定看法。最后考慮到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對應用自動化技術建立土體本構模型和確定有關模型參數進行探討。 |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