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北京城市運行保障的汛情預警管理研究 |
文件大小:0.15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3-01-21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汛情預警 降雨規律 社會響應 防洪減災   |
【摘要】 | 針對城市暴雨的突發性、災害性特點,根據北京市重點部位風險點的實際情況,結合《北京市防汛應急預案》, 通過建立健全組織機構、探索降雨規律、排查防汛風險源、多渠道發布等方式,提高汛情預警管理水平, 形成社會防災抗災快速聯動響應機制, 同時開展事后總結評估, 為建立更安全、合理的防災減災體系提供科學依據。 |
【部分正文預覽】 | 北京市的汛情預警劃分為一般、較重、嚴重、特別嚴重4 個級別, 分別由藍、黃、橙、紅4 色表示[1]。目前汛情預警主要采取的是臨災警報, 即根據臨近天氣預報、洪水預報和汛情(表1) 發布并響應, 主要指標有天氣預報、城區道路積水、河道水庫水情、山區泥石流等。北京自1999 年以來持續干旱, 河道水庫基本沒有出現大洪水, 汛情總體平穩。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 城市熱島效應明顯, 城區極端天氣等強降雨頻繁發生, 一方面城區暴雨呈現局地性、突發性、瞬時雨強大、成災時間短、災害影響大等特點, 另一方面城區基礎設施防洪排水能力相對薄弱, 防汛工作涉及城市管理的各個部門, 協同配合和管理難度大。因此, 針對城區發布汛情預警更具普遍性、常態性。汛情預警發布能否做到提前和準確, 直接關系到政府各部門應對暴雨工作的好壞, 直接關系到防汛應急響應各流程環節作用的發揮(圖1)。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