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龍濕地龍湖重金屬污染情況及其潛在生態風險評價 |
文件大小:0.12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3-03-28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重金屬 龍湖 灰色關聯 潛在風險評價   |
【摘要】 | 為了探討龍湖中重金屬污染情況,測定了龍湖中9 個取樣點的重金屬元素含量,并從中選取Mn、Cu、Pb、As 4 種重金屬元素進行水質評價。通過灰色關聯評價分析,所采集的9 個樣點中有8 個樣點都屬于Ⅴ類水質、1 個樣點屬于Ⅳ水質。采用Hakanson 潛在生態風險指數法對龍湖沉積物進行重金屬潛在生態風險評價分析,4 種重金屬的潛在風險順序為Cu > As > Pb > Mn,其中每個樣點的Cu 元素都達到了極強的潛在生態危害,As 元素的潛在生態危害程度都達到了強度生態危害。 |
【部分正文預覽】 |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自工業革命以來,世界范圍內30% ~ 40% 的湖庫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1],許多河流、湖泊和近海都已經遭受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屬污染[2-3]。灰色理論自我國學者鄧聚龍教授于20 世紀80 年代提出以來,在水質評價方面得到廣泛的應用。灰色關聯分析法概念直觀,計算相對簡單,容易推廣和應用,而且在評價過程中能充分利用環境監測數據,不會丟失信息。本研究在綜合考慮各種分析方法的優缺點后,采用灰色關聯分析法對湖水重金屬污染情況進行了評價,并進一步采用了潛在生態危害指數法對湖水重金屬的潛在生態危害進行評價分析,以期為合理預防和治理龍湖及其所在的扎龍自然保護區環境問題提供依據。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