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感潮河網區水環境引水調控研究 |
文件大小:0.83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3-02-26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感潮河網 引水調控 水環境 數值模擬   |
【摘要】 | 本文以珠江三角洲中順大圍為例,提出通過引水調控措施將內河涌由雙向流變為單向流改善河涌水環境,建立水量水質聯合調控模型,模擬引水調控實施效果。調控結果表明,在截污的前提下,通過科學調度泵站及圍內節制閘,從上游引入大量外江清水,抬高內河水位,加快水體循環,可逐步改善圍內水環境;對類似河涌的水環境整治,可建立河涌與外江互通可控的水網體系,同時對內河涌的點源和面源污染采取截污治理措施,從根本上解決內河涌污染問題。本文的研究可為感潮河網區河涌整治提供參考,并為感潮河網區引調清水工程的實施提供借鑒。 |
【部分正文預覽】 | 隨著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 河網區的水環境呈逐年下降趨勢,1980~2004 年期間國內生產總值年均遞增20%,但經濟的高速發展導致該地區的水文環境發生了顯著變化[1]。珠江三角洲河網區為典型的感潮河網,受潮流和徑流的雙重作用,污染物在河網區往復流蕩,停留時間長,使得污染物的降解跟不上排放,造成污染物的積累,大量消耗水體中的溶解氧,形成惡性循環。同時,為了保護主干河道的水質,城市大規模的筑閘設泵, 人為的改變了城市內河與外河的天然聯系, 阻斷了主干河道和城市內河的水體的自然交換,進一步惡化了水環境。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改善和提高,全社會對水環境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優質的河網自然環境可以為城市提供最佳生活環境及人文內涵要素,改善、保持、提高河網水環境是河網地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任務。 |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