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流域撫河徑流特征及變化趨勢分析 |
文件大小:1.05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3-02-27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鄱陽湖 撫河 Mann-Kendall 徑流 年內分配 趨勢分析   |
【摘要】 | 撫河是鄱陽湖流域第二大河流, 其徑流變化研究對揭示鄱陽湖水文情勢演變規律和鄱陽湖生態環境保護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本文采用鄱陽湖流域撫河上、中、下游8 個主要水文站的實測資 料, 分析了撫河徑流年內分配特征及變化規律; 應用Mann-Kendall 非參數檢驗與回歸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近幾十年內撫河年、月徑流變化規律及與降雨的關系。結果表明: (1) 撫河徑流年內分配不均, 但不均勻性在流域內空間差異較小; (2) 受水利工程調蓄影響, 徑流年內分配越來越均勻;(3) 不同年代年徑流特性存在差異, 20 世紀70 年代至90 年代初, 徑流相對穩定, 90 年代中期到2002 年, 呈較明顯上升趨勢, 2002 年后, 表現為下降趨勢; (4) 月徑流變化有增有減, 基本規律為枯水期(11 月~次年3 月) 月徑流量基本呈上升趨勢, 洪水期(4~6 月) 月徑流基本呈下降趨勢;(5) 撫河的年降水量在2002 年附近發生突變減少, 與年徑流量突變時間基本吻合, 說明氣候變化降雨量減少對近10 年鄱陽湖流域撫河入湖徑流的減少影響顯著。 |
【部分正文預覽】 | 鄱陽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 是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沒有富營養化的湖泊, 同時也是具有世界影響的重要濕地。在未來發展中,鄱陽湖地區既肩負著保護“一湖清水”的重大使命,又承載著引領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功能。但是,近年來,長江流域進入了連續枯水年,2003 年三峽工程截流后邊施工邊運行, 鄱陽湖枯期水位連創新低,低水位持續時間延長,鄱陽湖的代表站星子站于2006、2007 年出現吳淞高程10m 以下枯水位持續2 月之久,2009 年低于10m、9m 枯水位的天數比最干旱的1963 年還長, 該年10m 以下水位時間維持近3 個月。持續低水位使鄱陽湖湖泊水位下降、湖泊水質劣化、草洲植物群落退化、水生生物和越冬候鳥大量減少,同時對生產生活用水、灌溉、漁業、航運等經濟社會發展也產生了嚴重影響, 引起世人的廣泛關注。 |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