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IKE 11 的北京市典型區域降雨徑流特征研究 |
文件大小:0.74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3-02-22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城市化 大紅門 MIKE11 URBAN 時間面積法 降雨徑流 模擬   |
【摘要】 | 以北京城市化發展區涼水河大紅門閘控制流域為典型區域, 在分析區域20 世紀80 年代到2000 年后下墊面變化特征的基礎上,結合區域同時期的降水和徑流資料,采用MIKE11 軟件中的URBAN模塊構建流域降雨徑流模型,以流域模擬流量和實測流量擬合效果最佳為原則,利于多場次的實測降水進行降雨徑流的模擬分析,研究區域城市化發展對水文特性變化的影響。 |
【部分正文預覽】 | 隨著北京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區居民住宅、道路、商業社區、公園等城建硬化面積大幅度增加,改變了下墊面的透水性質[1];同時城市化對天然河道進行改造和治理,天然河道被截彎取直,疏浚整治,設置路旁邊溝、雨水管網、排洪溝渠,增加了河道匯流的水力學效應,再加上人口聚居和交通干線的集中,高密度的人口,頻繁的人類活動,城市建設布局常形成局部小氣候,“熱島效應”明顯[2],從而大大地沖擊了降雨、蒸發、入滲、徑流、匯流等自然水文循環的過程和機制。涼水河大紅門閘控制流域為城市化發展區,其不同年代匯流特點能夠較好的反應城市化對產匯流影響的變化規律。 |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