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工業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人們對水質要求越來越高,但由于受水土流失、水源污染等因素影響,飲用水源有機成分增多[1~3]。另一方面,飲用水水質標準卻不斷提高,《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担罚矗—2006)中有機物指標由原來的5項增加至53項[4]。常規處理工藝對原水中有機物去除率一般在30%以下[5],且去除過程主要集中在混凝、沉淀階段,很難滿足標準要求。
近年來針對上述情況,包括預處理技術、強化常規處理和深度處理[6]等微污染水源的處理新技術被廣泛研究。其中,強化常規工藝可以在基本維持原有常規處理構筑物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強化混凝和強化過濾等措施,在除濁的同時增加對有機物的去除,具有投資省,無需另占新地以及運行費用低等優點,是針對微污染水源水處理的一種經濟有效的方式。其中,粉末活性炭(以下簡稱粉炭)可吸附大量低分子質量的有機物,并且應用靈活,通常作為水質突變的應急措施[7]。然而在目前水廠的應用中,粉炭一次集中大量投加后,大部分未充分發揮吸附能力的粉炭隨污泥排除,導致使用成本較高。針對上述情況,以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為載體,采用新型投加方式,強化粉炭對有機物的去除[8]。首先采用杯罐小試研究粉炭的選型以及不同投加量對出水的影響,然后配合小試,在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中試裝置投加粉炭,通過調整污泥回流比參數進行投炭減量化試驗研究,以期為生產運行管理的優化提供技術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