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焦化廢水中廣泛存在以酚類、多環芳烴和含氮雜環化合物為代表的有機污染物和還原性的無機組分,經預處理及生物降解后仍殘留了長鏈烷烴、苯系物、胺類等有機物和微量無機物質[1 ~ 3],剩余組分間量的不協調性以及某些物質的毒性抑制作用使得微生物難以正常生長,增加了處理的難度[4]。盡管延長水力停留時間能提高對組分的去除率,但需要付出更高的能量代價,增加了處理成本。毒性抑制和降解動力學等因素的交互影響導致達標排放的生物處理出水仍含有高濃度的COD。因此,選擇經濟高效的深度處理技術使尾水回用和安全排放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目前,廢水深度處理通常采用的方法有Fenton氧化、氯氧化和O3催化氧化等。但這些方法都存在不足: Fenton 氧化的藥劑消耗量大、處理成本高且易產生二次污染; 氯與有機物反應會生成高毒性的氯代有機物; O3的分解速度快但能耗高、利用率低。有研究表明,流化床技術可提高氣水混合程度與氧傳質效率,兼有較強的抗沖擊負荷能力。將流化床技術與O3氧化進行耦合,不僅可以提高O3的利用效率,還拓展了流化床技術的功能和應用領域。
筆者以A/O/O 工藝處理達標后的焦化廢水尾水為研究對象,對殘留組分進行分析,選擇O3 /UV氧化工藝對生物工藝出水進行處理,考察了去除COD 的最佳運行條件,探討氧化前后各組分的變化規律,最終在減少碳排放量的基礎上進行經濟評估,以期為O3 /UV 工藝的應用提供理論指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