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昌平新城水資源循環利用規劃(2008 年)》的計算成果, 昌平區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為2.09 億m3地表水資源量為1.41 億m3, 扣除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的重復量0.28 億m3, 水資源總量為3.22 億m3, 多年平均地下水可開采量為1.79 億m3。昌平區多年平均出境水量高達1.12 億m3, 而入境水量只有0.3 億m3(不含東沙河和北沙河), 水資源流失嚴重。按照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 昌平區常住人口為166.05 萬人,1985—2005 年昌平區總用水量維持在(2.1 億~2.3億) m3,昌平區人均水資源量(126.5 ~ 138.5) m3, 遠遠低于國際上公認的人均1 000 m3 的下限, 屬資源型缺水地區。目前, 昌平區污水尚未得到有效治理, 導致地表水環境較差, 現狀河道基本上都是Ⅴ類或劣Ⅴ類水體; 隨著地下水位持續下降, 污染的地表水回補地下水導致了地下水的水質惡化, 尤其以溫榆河沿線地下水污染尤為嚴重。另外, 小湯山等地區還存在高氟水, 水質不達標, 所以昌平也是水質型缺水地區。區內地下水分布不均, 昌平區的集中水源地主要分布在西部, 富水性較強, 地下水相對豐富, 主要分布在南口農場、流村、北小營、馬池口鎮、陽坊和昌平鎮一帶;中、東部富水性差, 特別是南邵、百善、小湯山等地區富水性更差, 該地區的部分供水已由外區域調水供給。可見昌平區本地水資源脆弱, 近年來又遭遇持續干旱,昌平正面臨供水嚴重短缺的威脅。目前, 農業年用水總量約為0.82 億m3, 占全區總用水量的38 %。根據《昌平新城規劃》(2004 — 2020), 昌平區2015 年總需水量(P = 75 %) 為2.44 億m3, 其中農業需水量為0.65 億m3, 占總量的26.6%。2020 年總需水量(P=75%)為3.17 億m3, 其中農業需水量為0.78 億m3, 占總量的24.6 %。可見, 發展農業節水在今后一段時間仍然是昌平區節水的重要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