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為進一步驗證準好氧填埋技術的實用性,在成都市長安垃圾填埋場內(nèi)進行了三個規(guī)模均為10m×10mx5m的準好氧填埋單元試驗研究,并分別對滲濾液的pH值、VFA、COD、BOD5和NH+4-N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對滲濾液中COD、BOD5的降解效果均較好,在分別經(jīng)過742、704、697 d后 ,三個單元對COD的去除率分別達到了94.0%、98.0%和96.9% ,對 BOD5的去除率分別達到了99.4%、99.7%和99.6%;由于受到滲濾液收集管管徑較小的限制,對 NH+4-N的降解效果較差,因此需要根據(jù)準好氧填埋場的規(guī)模來調整滲濾液收集管的管徑。 |
【部分正文預覽】 | 準好氧填埋是 20世紀 70年代由日本學者提出的一種垃圾處理技術 ,它不需要增加專門的通風設備 ,可直接利用滲濾液收集管的不滿流 ,在填埋場內(nèi)、外溫差的作用下 ,使環(huán)境空氣進入垃圾填埋層 ,達到快速降解垃圾的效果。該技術具有垃圾降解速度快、污染風險小、場地復用時間短、 甲烷氣體排放量少等優(yōu)點 ,不僅是日本目前主要的垃圾處置方式,而且在其他沿太平洋地區(qū)的國家也得到了廣泛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