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2007年5月28日起,無錫市自來水南泉水源地的水質突然惡化,造成自來水臭味嚴重。經水質分析,產生臭味的物質是硫醇、硫醚類化合物,其中的主要致臭組分是甲硫醇。根據此類化合物易被氧化、不易被吸附的特性,應急處理采用了在取水口投加高錳酸鉀,再在凈水廠內絮凝池前投加粉末活性炭的應急處理工藝。取水口投加的高錳酸鉀可以在輸水過程中氧化可氧化的致臭物質和污染物,水廠內投加的粉末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可吸附的其他臭味物質和污染物,并分解可能殘余的高錳酸鉀。高錳酸鉀和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根據水源水質情況和運行工況進行調整,并逐步實現了關鍵運行參數的在線實時檢測和運行工況的動態調控。在應急處理措施實施后,自來水臭味問題立即消除。后經自來水監測部門和衛生監督部門對出廠水的多次檢驗,水質達到新國標《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要求,毒理學項目全部合格,無錫市從6月4日起宣布恢復正常市政供水。以上應急處理技術成功應對了本次無錫水污染事件,并為應對類似的水污染突發事件提供了經驗。 |
【部分正文預覽】 | 1 無錫自來水事件
2007 年5 月底發生了無錫自來水事件,從5 月28 日開始,無錫市自來水的南泉水源地水質突然惡化,造成自來水帶有嚴重臭味,自來水已經失去了除消防和沖廁以外的全部使用功能,程度極為嚴重。
自5 月29 日起,無錫市市民的生活飲水和洗漱用水全部改用桶裝水和瓶裝水,社會生活和經濟生產受到極大影響。
1. 1 無錫市自來水廠分布
無錫市城區自來水供水主要由中橋水廠(60 萬m3 / d ,市區主力水廠) 和雪浪水廠(25 萬m3 / d ,供無錫南部和部分市區) 供給。這兩座水廠的原水由南泉水廠(取水廠) 從太湖抽取,取水頭部從岸邊向湖中伸出300 m ,原水經泵壓后通過2 條原水管送至凈水廠,到雪浪水廠14 km(事件中根據不同的輸水量,流經時間4~8 h) ,到中橋水廠20 m(流經時間6~12 h) 。因此在本次水污染事件中,無錫市城區的大部分區域都受到了影響。無錫市城區自來水廠分布情況如圖1 所示。此外,無錫市區還有1 座小水廠,梅園水廠(能力5 萬m3 / d ,平時實際供水3 萬m3 / d) ,事件中大部分時間停止供水,由中橋水廠向其供水區域供水。無錫市東部的錫東水廠單獨從太湖東北部取水向無錫市東南方向的原錫東縣地區供水,供水能力30 萬m3 / d ,盡管其配水管網與無錫市城區管網勾通,但由于管徑有限,在事件中無法向城區供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