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淡化反滲透復合膜元件的制備 |
文件大小:0.38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09-11-17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海水淡化 反滲透膜元件 工程   |
【摘要】 | 論述了海水淡化膜元件制作過程中, 支撐底膜的孔結構、 水相及有機相單體的種類、 濃度, 界面聚合的時間、熱處理溫度以及產業化生產過程中各個工藝條件的控制對海水淡化反滲透復合膜性能和均勻性的影響; 介紹了膜元件卷制的工藝對元件性能的影響以及國產海水淡化反滲透復合膜元件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情況及與進口膜元件的性能對比。 |
【部分正文預覽】 | 反滲透膜作為從鹽水中脫鹽的主要方式,將溶質(鹽)從水溶液中分離開來,其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時期。1959 年,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的 Reid 在實驗室中發現了醋酸纖維素薄膜具有脫鹽的功能;1962 年 Lobe 和 Sourirajan 制備出第一張具有實際使用價值的醋酸纖維素膜,揭開了反滲透膜工業化應用的序幕; 1975 年,流體公司(Fluid Systems)第一張商業化的界面聚合復合膜正式誕生,并于當年在沙特阿拉伯的 Jiddah 建立的世界上第一個海水淡化工廠中使用; 1981 年 Cadotte 在 Filmtec 公司開發了由苯二胺和均苯三甲酰氯反應制備的全芳香族界面聚合復合膜,該膜替代了原有的醋酸纖維素膜,成為新的工業化標準用膜。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的反滲透膜組件的研究和開發也取得了長足進步。國產膜和組件也投放市場。幾年來,本文作者投身這一實踐,有了不少經驗和感受,本文就是這些內容的反映。 |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