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給水連續電除鹽處理技術的改進 |
文件大小:0.13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09-01-07瀏覽次數:次
【文獻出處】 | 華東電力 |
【摘要】 | 傳統的鍋爐補給水處理方法是采用酸堿再生的離子交換除鹽。隨后出現了以反滲透 (RO)法作為預除鹽以除去原水中大部分鹽類、有機物及懸浮物 ,降低了離子交換樹脂的再生藥品耗量。1 987年第一臺連續電除鹽 (continaoselectrodeion izationCEDI)設備投入了商業運行。近年來CE DI技術的進步導致了不用化學藥的除鹽系統———RO/CEDI的出現。與傳統的樹脂除鹽技術相比較 ,RO/CEDI更為價廉 ,且更由于免除了用酸堿再生樹脂 ,具有了突出的環保特性。最新的EDI模件結構進展使元件及系統更為價廉。 |
【部分正文預覽】 | 傳統的鍋爐補給水處理方法是采用酸堿再生的離子交換除鹽。隨后出現了以反滲透 (RO)法作為預除鹽以除去原水中大部分鹽類、有機物及懸浮物 ,降低了離子交換樹脂的再生藥品耗量。1 987年第一臺連續電除鹽 (continaoselectrodeion izationCEDI)設備投入了商業運行。近年來CE DI技術的進步導致了不用化學藥的除鹽系統———RO/CEDI的出現。與傳統的樹脂除鹽技術相比較 ,RO/CEDI更為價廉 ,且更由于免除了用酸堿再生樹脂 ,具有了突出的環保特性。最新的EDI模件結構進展使元件及系統更為價廉。例如在濃縮室加裝了樹脂注入器 ,從而省卻了用來增加水的回收和降低模件阻力的濃液再循環泵及鹽水注入系統。1 CEDI模件設計CEDI投運后最初 1 0a中 ,其模件設計均為板—框結構 ,出水室為薄槽型 (離子交換膜之間的間距約 2 5mm) ,并設混合樹脂注入器。近年來出現了一系列新設計 ,包括不同的模件組合 (螺旋狀繞線 ) ,更厚的出水槽 (膜間距 8~ 9mm)及不同的...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