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泰安市地勢北高南低,地形復雜,源水為地表水(黃前水庫)與地下水聯合使用。目前,有黃前水庫、舊縣、汶口3個水源地,三合、南關、泉河、泰山4座凈水廠,市區設3個加壓站, 3個遙控點,DN100以上供水管
道為260 km,供水規模為12 ×104 m3 /d,供水服務人口為60萬人,供水服務面積為100 km2。供水調度中心于1986年成立,負責全市的供水調度。1987年使用RTS - 300四遙系統, 2003年升級至LR - 2000組態自動化調度監控系統。 |
【部分正文預覽】 |
為最大限度地發揮調度系統的作用,采取了以下具體做法:
① 合理選擇測壓點
按國家相關技術標準,共設24個測壓點,多分布在供水主干道上,各水源地和人口密集區測壓點數量相
應增加。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市區的南擴西擴,在南開發區—蒙牛—泰山大街增設了測壓點。現在用
5個測壓點就能監測整個市區管網,可在第一時間發現供水異常情況,進行調度維修。
② 采用變頻控制恒壓供水
在實際應用中系統根據設定的壓力值和壓力傳感器反饋的管網壓力信號,控制水泵的運行,保證壓力恒
定。無論在用水高峰還是低谷,都可以在保證供水壓力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節能降耗,同時避免了大功率
電機啟動沖擊電流過大的問題,減少了用水低谷期由管網壓力過高造成的爆管事故和水資源的浪費。
③ 減少管網漏失率
根據市區供水情況,自1999年起重新進行了管網測繪,并進行了改造,市區各管道已聯網,達成了國家
推薦的環形結構管網,可平穩緩慢地提升或降低壓力,大大提高了安全供水的能力,不會因突然開停機造成
壓力突然上升或下降,避免了爆管事故的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