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原本是一家排污重點監控企業,每天生產污水需要預處理后才能流入污水處理廠再處理。”江蘇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山湖顏料有限公司總經理馬曉鳴昨天告訴記者,“如果取用污水處理廠回收生產的中水代替自來水做顏料的生產水源,企業和污水廠之間就實現了污水零排放。”
馬曉鳴經營的顏料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前身是吳江山湖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有機顏料專業制造商,產品廣泛應用于油墨、油漆、涂料、塑料等行業。
山湖顏料是被環保部門歸為重點監管的化工類企業,生產廢水排放一直備受環保部門和開發區的重視。兩年前,企業搬遷,升級了生產和廢水處理設備,但顏料生產中需大量用水,又要后續處理廢水,所產生的高成本一直令馬曉鳴頭疼。
直到最近,馬曉鳴從運東污水處理廠例行排水管理檢查的兩位工作人員嘴里得到了個好消息——試運行半年的中水回用項目檢測指標穩定,可以作為顏料生產的水源,每噸水的費用可以降低2.5元(山湖顏料原來用水價格為5.5元/噸)。
這樣算來,山湖顏料每天560噸用水,一年可以節約生產成本約51萬多元。馬曉鳴立刻拍板,與污水處理廠簽訂取用中水的協議,讓化工污水流入污水廠處理后再循環回用,經濟社會效益雙贏。
目前運東污水處理廠具備每天處理5000噸中水的能力,中水每天回用量約560噸,用于廠區內的生產、生活、綠化和景觀用水。每天回用560噸中水,相當于每天節省了560塊錢(非居民用水3.8元/噸,中水成本2.8元/噸), 一個月就是16800元,一年就是204400元,效益非常可觀。
中水回用工程建在污水處理廠內并不少見。2013年6月,平望鎮啟用了我區目前規模最大的污水處理項目。兩個月內100多家企業“瘋搶”尾水,用于紡織生產線,用掉了相當于一個半西湖的水。與平望企業的熱捧不同,運東污水處理廠的中水項目運轉了半年多,節能的效應還沒有充分發揮,有待周邊企業“對接”使用。
運東污水處理廠廠長貝金明分析效應“慢熱”的原因:“一是企業的節能意識可能還不強,對再生水這一事物缺乏了解;二是開發區電子、機械制造等產業性質決定了用水量沒有紡織產業大,所以企業認為沒有必要省這筆‘小錢’。”
廠長助理金磊也感慨:“其實,如果運東污水處理廠周邊的企業能夠接入中水管道,將這些低成本又可循環利用的水用于日常生產和生活中,經濟效益還是非常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