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從中原油田采油二廠了解到,該廠工藝研究所研制的改性污泥調剖技術獲得優秀清潔生產實用技術一等獎,并得到有關專家的好評。 該廠三座污水處理站日處理采油污水近4萬立方米,每天伴隨產生90噸注水污泥,年產生注水污泥32800噸。為了解決污泥露天堆放污染環境的問題,自2005年開始,該廠在全油田首次采用污泥回注的方式處理污泥,在一定時期有效解決了污泥存放問題,但是這種處理工藝存在大量污泥白白浪費和污泥處理費用偏高的問題,并且隨著注入壓力的升高和選井難度加大,目前污泥回注工作基本處于停滯狀態,大量污泥又重新回到露天堆放,污染環境,給油田清潔生產和可持續發展帶來很大隱患。 改性污泥調剖技術隨之應運而生,該技術以添加劑的優選和配方體系的研究為基礎,通過抗溫抗鹽耐壓等室內研究最終確定體系配方;通過改性污泥注入對剖面改善情況以及改性污泥對油層污染評價的研究,為改性污泥調剖工藝技術的可行性以及該技術的現場實施和推廣提供科學依據。污泥改性顆粒2009年在室內試驗研究成功,2010年實現室外加工生產,2011年進入現場實施,當時在中原油田尚屬首次。 該廠工藝技術人員宋洪峰說:“今年以來,我們使用該技術藥劑材料成本投入70.8萬元、先導試驗費及其它成本投入40.4萬元,合計111.2萬元。實施措施后累計增油2097.4噸,創效943萬元,投入產出比為1:9,經濟效益是十分明顯的。” 截止目前,該廠已完成12口井的施工,累計注入改性污泥調剖劑46212立方米,改性污泥顆粒200.2噸,污泥3475噸。措施后施工壓力平均上升8.8兆帕,注水壓力平均上升5.7兆帕。尤其在2-605井組見到良好效果,增油目前已達411.1噸。 該技術在濮城油田沙二段油藏得到成功實施,為該廠同類油藏的酸化解堵措施提供了技術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