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1年,“十二五”規劃已成為頻頻見諸媒體的一大熱門詞語。提及規劃,不由得回憶起與之有關的一段塵封已久的往事。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因受黃浦江水源污染之困,為解決飲用水水質問題,上海市不得不將取水口從已受嚴重污染的中下游移至地處上游的臨江地區。限于當時條件,這僅僅是一項臨時性措施,并不能確保上海飲用水水源的安全。因為幾十年前,一個著名的大型化工區已建在黃浦江上游地區。時至80年代,化工區內企業污染物排放已構成嚴重影響上游水源的一大威脅。而作為當年參與拍板化工區選址的一位原上海市環保局老領導,每每反省這段往事,總使他不能釋懷。這位有著傳奇革命經歷的老領導具有如此襟懷,實在令人肅然起敬。在此后擔任市長顧問的日子里,他支持專家建議,在許多場合為上海建設永久性清潔水源——青草沙水源地奔走疾呼,體現了一位環保老兵的環境保護責任感。
出于尊重歷史的態度,我們當然不能對當年在尚不知環境保護為何物的條件下產生的規劃決策,以今天的認識水平去評判其正確與否。然而,這并不妨礙我們從科學角度去反思當年那項規劃決策的得與失,因為我們的目的正是為了避免重蹈覆轍。
以今天環境保護認識水平能發現什么?我們發現,一旦失當的重大規劃決策落地建設,即已開始陷入了一種所謂鎖定效應。就是說,一項重大規劃決策,其投資、基礎設施、機器設備等,因其使用年限一般都在幾十年以上,期間難以被輕易廢棄,其運行方式在較長的生命周期中難以改變,所有的投資都不得不對當初選擇的路徑產生一種依賴性,而消除這個規劃帶來的負面影響必將付出極大的代價。
就上例而論,已陷入被鎖定狀態的這個化工區受其規模、生產方式等因素所限,既要保證生產,又要消除對黃浦江上游水源的威脅,幾乎是個悖論。最好的方式當然是實施搬遷,但就其對經濟的影響、巨大的代價而言則幾無可能,于是有關部門只能每年耗費大量的包括資金、管理等在內的寶貴資源,從多方面對污染源進行治理。從這個意義上講,這個化工區多年來的環保努力,都是對被鎖定效應的一種掙扎。
當前,我國一些地區環境污染嚴重影響到周邊地區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其中皆有規劃問題。對過去由此造成的環境污染,或許可以推諉于逝去的歲月,而對今天此類歷史不斷重演,又有多少當事者能具備上述老領導那樣的襟懷,對規劃上的失誤作出反省?
規劃,是比較全面的長遠的發展計劃。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發展的轉型期,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對經濟發展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制定一條使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得到同步發展的實現規劃目標的路徑,是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成功轉型的一個重要保證。與某企業造成的環境污染相比,因規劃失誤造成的環境污染危害更大,影響面更廣。因此在規劃制定上,從避免被鎖定效應角度看,知道要做什么固然重要,知道不能做什么也許更重要。
展望篇
今年要實現什么目標?
●完善污染減排總體方案和推進機制
●啟動重點企業VOCs減排等試點工作
●推進提高排污費等費制改革工作
2011年,上海市將以“抓責任分解、抓項目落地、抓政策配套”為重點,在“十一五”污染減排工作基礎上,全面部署“十二五”污染減排工作,分類推進各項工作任務,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SO2、NOx、COD和氨氮等4項污染物的年度減排任務,為“十二五”污染減排開好局。
經初步確定,年度減排目標為:SO2、COD和氨氮排放量在2010年基礎上分別削減2%,NOx排放量削減1%,并同步推進總磷、揮發性有機物(VOCs)的排放總量控制。
盡管“十一五”污染減排任務完成較好,但“十二五”期間國家下達的污染減排指標增加,部分指標挖掘減排潛力的難度進一步加大,全市污染減排任務更加繁重。
2011年是上海進入后世博和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年和第四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年。
上海環境保護工作總體思路是:“以削減總量、提高質量、防范風險、優化發展”為主線,繼續以污染減排和環保三年行動計劃為抓手,著力構建世博環境保護長效管理體系,為“十二五”環保工作打下扎實基礎。
上海將全面啟動“十二五”環保重點工作,力爭污染減排取得“開門紅”,在改善環境質量和促進發展轉型的目標下,“十二五”污染減排開局工作重點主要是:
完善污染減排總體方案和推進機制。制定“十二五”污染減排總體方案,更加突出結構減排的作用,促進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調整。重點是制定“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實施方案、分配方案和考核辦法,分解細化減排責任;對燒結和20蒸噸以上鍋爐等脫硫改造、電廠脫硫或低氮燃燒、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替代、石化行業VOCs控制、重點行業區域污染企業結構調整、污水廠網和污泥處置等重點減排項目,在深入調研基礎上制定專項實施方案;同時,開展2010年度污染源普查動態更新,確定“十二五”全市和各區縣、責任單位主要污染物減排基數。
抓緊落實和推進減排項目。加快推進白龍港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及其配套管網、竹園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工程、郊區污水廠網及污泥處理工程等,繼續推進寶鋼分公司1號、2號燒結機脫硫改造工程、寶鋼電廠3號機組脫硫工程建設,完成上海石化電廠2號機組、高橋石化點廠、吳涇第二電廠1號機組脫硝工程。同時,優化減排工程運營、強化管理和考核,確保竹園第一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工程等已建減排設施穩定運行并發揮最大減排效益。此外,啟動重點企業VOCs減排等技術試點工作。
同步啟動相關配套政策。拓展并完善減排工程建設補貼政策、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替代補貼政策、超量減排激勵政策等減排相關政策,促進企業加快建設工程措施,優化污染治理設施運行。同時,探索、推進提高排污費等費制改革工作。
強化環境準入和推進結構調整。嚴格實施“批項目,核總量”制度,嚴格控制涉及水源保護、環境風險、有毒有害和群眾反映強烈的項目,切實把住區域或行業的污染增量。嚴把環境準入關,按照“十二五”規劃和“兩規合一”要求,持續推進工業企業向104個工業區塊集中,加快推進104個工業區塊以外區域的產業結構調整,以中心城區、水源保護區、沿江沿河以及人口密集區等敏感區域為重點,運用環境標準、經濟政策等手段逐步推進九大類行業企業實施調整、轉型或關停。同時,著力規范工業區環境管理,研究制定工業區塊的環境管理辦法,逐步完善104個工業區塊的環境基礎設施和環境管理體系。對當前矛盾比較突出、布局不合理、污染排放量大的區域,加快實施以調整轉型為主的環境綜合整治。
回顧篇
“十一五”完成了哪些任務?
●COD、SO2兩項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
●所有污水處理廠和脫硫電廠實現在線監測
●實施了超量減排獎勵政策
“十一五”期間,上海市圓滿完成了“十一五”污染減排任務,COD、SO2兩項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2010年的環境質量創下近十年來的最好紀錄。通過節能減排,上海市切切實實地促進發展理念、發展模式的轉變,實實在在地提高環境質量,推動了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
在污染減排工作中,上海市按照“消化增量,削減存量,控制總量”的原則,從強化責任考核、推進工程建設、優化運行管理、加強政策引導、促進結構調整等方面入手,利用行政、法律、經濟、科技等綜合手段,全力推進污染減排工作。
污染減排最終落實點是各項工程實現預定節點目標,這是實現污染減排目標的關鍵之一。如何發揮各項工程在污染減排中的作用?如何運用政策對有關企業進行經濟上的扶持,來推動企業進行污染減排?上海市的做法是:
以強有力的監督管理措施保證各項工程穩定發揮減排效益。為此,上海市制定了一系列規范性文件,進一步明確了企業責任和污染治理設施的運行管理要求,實施逐月調度機制,完善了責任考核細則。同時,持續加大監督檢查力度,開展污染減排大檢查,對存在問題的減排企業進行通報,并督促其加快整改。目前,全市所有污水處理廠和脫硫電廠都實現了在線監測,為確保各項工程能夠穩定發揮減排效益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通過結構減排和政策創新推動企業進行污染減排。上海市實施了超量減排獎勵政策,落實了34座污水處理廠和10家燃煤電廠的超量削減獎勵約1.3億多元;進一步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淘汰了一批落后產能的企業(或工藝);制定了污染物削減補貼政策,對關停企業按照二氧化硫、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揮發性有機物(加油站)等污染物排放的削減量實行補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