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電 我國淡水資源貧乏,隨著城市化、工業化的快速發展,水資源供需矛盾進一步加劇,成為制約水資源缺乏地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總裁王會生建議,加快推動海水淡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王會生說,我國城市供水長期實行國家補貼的投資運營方式,而海水淡化產業起步即走市場化的道路,企業因價格倒掛虧損嚴重。同時,由于缺乏優惠政策和財稅支持機制,海水淡化產業普遍存在規模小、發展慢、市場競爭力不強等問題。
“我國公益性水利工程,如水庫、輸水管道等建設所需經費基本上由各級財政承擔,沒有列入自來水成本,導致水的價格與價值背離。”王會生分析說,如果把城市引水工程中土地、投資、運行、管理等費用和損耗計算在內,自來水的綜合成本就接近或高于淡化水成本。由于實行水價雙軌制,海水淡化水的成本盡管下降很多,但還是要比自來水水價高。
“從我國水資源的安全戰略考慮,應加大扶持力度,通過對海水淡化企業直接給予財政補貼、稅收減免,鼓勵水資源貧乏的沿海地區發展海水淡化產業,破解淡水資源日益緊缺困局。”王會生說。
他建議,國家應制定海水淡化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成立專門機構負責監管指導海水淡化項目實施,并完善海水淡化產業相關技術標準,對海水淡化水水質進行嚴格監測。同時,還應加大水價改革力度,為海水淡化水進入供水市場創造公平環境。“建設大型跨流域引水工程時,應與海水淡化進行比較研究,同等條件下應優先選擇海水淡化水。”
據了解,水電聯產是當前大型海水淡化工程的主要建設模式和發展趨勢。由于海水淡化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電力和蒸汽成本,水電聯產可以利用電廠的蒸汽和電力為海水淡化提供動力,從而實現能源高效利用和降低海水淡化成本。
“建議在‘十二五’期間重點發展水電聯產,對水電聯產項目給予整體性稅收減免優惠政策,進一步加大海水淡化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提高海水淡化技術支撐能力和創新能力。”王會生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