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陜西省環保廳日前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副廳長李孝廉告訴記者,渭河流域污水處理率已達到70%以上,其中咸陽、寶雞、渭南3市實現了縣縣都有污水處理廠。
據介紹,根據陜西省"十一五"規劃目標,到2010年年底前,渭河流域設區城市和楊凌示范區生活污水處理率(二級)達到70%以上,所有縣城建成城市污水處理廠并投入正常運行。到2009年年底,渭河流域已建成48家污水處理廠,設計日處理能力176.4萬噸,近4年的建設規模是2005年之前近30年建設規模的4.8倍,渭河流域污水處理率達到70%以上,提前一年實現預期目標,其中咸陽、寶雞、渭南3市實現了縣縣建成污水處理廠。目前正在建設的污水處理廠僅余8家,分別是西安的周至、戶縣、藍田和第五污水處理廠,寶雞的高新區污水處理廠,咸陽的南郊污水處理廠和銅川的新耀、宜君污水處理廠。目前這8家污水處理廠正在抓緊建設。
咸陽14個污水處理廠和渭南的8個縣級污水處理廠都采取"企業建廠,政府建網,企業運營,政府監管,企業按規定標準排放,政府按達標水量付費"的BOT模式,解決了政府投資不足的問題,緩解了財政壓力;在管理體制上政府和企業之間形成了相互協作、相互制約、互利共贏的合作機制,有效避免了"曬太陽"工程現象的發生,實現了污水處理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為加強對污水處理項目的運行情況的監督管理,全省已對所有污水處理廠安裝了污染源在線監測裝置,并與省、市監控平臺實現了聯網,隨時監控掌握進、出污水處理廠的水質、水量狀況。同時,堅持把城鎮污水處理廠運行情況作為環保專項行動和日常執法監管的重要內容,對進、出口水質狀況進行抽查和取樣監測。對超標排污問題,一經發現,堅決依法查處,保證了各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水達標排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