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大地做客新華網時說,現在我們經濟發展雖然是一個保增長的過程,但是調結構也是保增長的重要內容。在這個時刻如果一些資源型產品的價格理順了,那么對于搞好資源有效的分配和高效利用這方面就會帶來一定的影響。由此來看這也是調整價格的比較好的時機。
繼許多城市上調水價后,近期,來自專家和一些職能部門呼吁上調氣價電價的聲音又起。當然,也包括呼吁中國要實行高油價政策。周大地先生就是力挺派人物之一。上調的理由無非就是那么幾條:有利于節約資源;我國資源成本太高;經營企業長期經營虧本,壓力很大;污水處理成本增大;與國際接軌等。還有一個理由說是,現在是資源價格改革、上調價格的最好時機。
我國資源價格特別是與百姓生活密切的水電氣油成本到底是多少?一直是一個謎團,是一本糊涂賬。經營虧與賺就是經營企業一句話,或者由國家職能部門以及專家向百姓籠統說一句資源經營虧損。一個實際情況是,水電氣價格已經漲了不少,并且是一個只漲不跌一邊倒的上升曲線。而且,每次上漲都以改革作為幌子。現在,百姓最懼怕談改革一詞,因為,一說改革就等于要漲價了,改革等于漲價,百姓怎能不怕?把真實的成本包括污水處理的環保成本搞清楚,給消費者一本明白賬,應該是調高價格的前提。
說到節約資源問題,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般中產階層以下家庭,就是你不喊叫節約,其家里的水電氣使用都非常節約。因為,他們知道浪費一度電、一噸水、一升氣都要自己掏腰包的。現在,一般大多數家庭里不存在水電氣浪費問題。真正浪費的是公款付費的單位和家里修建有游泳池、大功率電器的富人家庭。以筆者看,解決浪費、實行節約僅僅依靠提高價格是有病沒病或者說讓大多數沒病人吃藥的一種粗放簡單做法。解決這個問題要把事情做細致一些,比如:把水電氣供應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保障性供應,即:滿足基本生活的供應,這部分實行低價格、保障價;另一部分是奢侈和享受型供應,這部分實行極高的價格。這才叫國際慣例,國際慣例絕不是專家們所說的籠統漲價,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漲了之。
至于說現在改革資源價格或者說是提價的好時機,筆者實在看不出來好在哪里?在金融危機時期,啟動消費、鼓勵消費是保經濟增長的最優選擇,這就要求在消費領域實行低價格、低稅費政策,促進百姓的消費。在這個時期提高價格,是對啟動消費的打擊,對保證經濟增長沒有任何益處。在金融危機時期,失業率大幅攀升,許多家庭因失去工作,沒有了收入來源,或者是由于企業不景氣,工資薪酬減少,收入下降,導致家庭生活困難,壓力增大。在這個時期提高百姓基本生活所需的水電氣價格,對低收入或者失掉工作,沒有收入來源的家庭,豈不是雪上加霜。在這個時期,提高各類商品特別是基本生活資料價格是不懂經濟者所為。不但談不上什么好時機,而且是選錯了時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