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時候大河小溝的水不臭、不黑就好了。”談及市區的上百條溝河,市民們紛紛表現出這樣的期待。近日我市出臺的《2009年度全市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計劃》或許能從根本上解決市區溝河水污染問題。
據了解,這一計劃的目標有三項,其中,水質目標要求,到今年年底,全市5個水質控制斷面、1個重點水域斷面和7個飲用水源地水質全部達到Ⅲ類水標準;污水處理廠建設目標為今年年底前全市11座污水處理廠全部建成投運,并力爭通過工程總體竣工驗收;工業點源治理項目建設到今年底,全市3個工業點源廢水治理工程正常運行,年削減化學需氧量排放700噸。按照計劃,“十一五”期間全市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涉及投資8.66億元,其中污水處理廠建設共需投資8.14億元。
為鼓勵治污,我市將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其中,對城鎮污水收集管網建設、截污導流等公益性、基礎性項目,各級財政應予以必要支持;各級環保引導資金對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項目予以傾斜,積極爭取省級財政支持。同時,積極落實城鎮污水處理收費政策,逐步提高全市城鎮污水處理費征收標準,2009年要達到1.0~1.2元/噸。此外,還要促進污染治理的社會化、市場化,研究制定優惠政策,鼓勵社會資本和外資投向環保設施建設。
在保障措施上,實施的責任主體是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實行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同時,建立問責制,對因決策失誤造成重大環境事故、嚴重干擾正常環境執法的公職人員追究責任,并建立排污單位環境責任追究制度,對造成環境危害的單位要依法追究責任,依法進行環境損害賠償,對違規排污企業主要責任人及失職、瀆職的公職人員,堅決查處,情節嚴重的要追究刑事責任。
此外,我市還鼓勵公眾參與,通過設置熱線電話、公眾信箱、開展社會調查或環境信訪等多種途徑獲得各類公眾反饋信息,及時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受到水污染威脅或損害時,可通過民事訴訟提出污染補償等要求,使合法的環境權益得到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