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全國能源工作會特別提出,堅持以風電特許權方式建設大型風電場,推動風電設備國產化,逐步建立我國的風電產業體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李向陽認為,圍繞清潔能源所形成的產業群有可能成為下一輪經濟周期繁榮的支撐點。
結構調整將成為今年能源工作的主線。國家能源局日前在全國能源工作會上明確提出,要抓住能源供需形勢相對緩和的時機,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在1992年國家能源部撤銷后,事隔17年首次舉行的這次全國性能源工作會上,國家能源局將電力工業結構調整列在今年我國能源工作的首位。
業內專家認為,圍繞清潔能源所形成的產業群,有可能成為下一輪經濟周期繁榮的支撐點。
清潔能源比例上升
全國能源工作會上的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電力結構進一步優化,水力、風電和核能等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迅速,水電裝機達1.7億千瓦,居世界第一位,風電裝機1200萬千瓦,核電裝機910萬千瓦。
中電聯最新發布的《2008年全國電力工業統計快報》顯示,2008年,我國新增發電裝機容量9000萬千瓦,其中水電2010萬千瓦,火電6575萬千瓦,風電466萬千瓦。2008年全國電力基本建設投資規模繼續增加,總投資額達5763.29億元,同比增長1.52%,其中核電、風電基建投資完成額分別增長71.85%和88.10%,火電基建投資完成額下降21.99 %。
在發電量上,清潔能源增幅顯著。統計顯示,2008年,全國發電量3433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18 %。其中,水電5633億千瓦時,約占全部發電量16.41%,同比增長19.50%;火電27793億千瓦時,約占全部發電量80.95%,同比增長 2.17%;核電684億千瓦時,約占全部發電量1.99%,同比增長8.79%,風電12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6.79%。
電力結構的優化也表現在電力消費方面,中電聯的統計顯示,受經濟增長勢頭放緩影響,電力消費需求明顯減弱,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大幅回落。2008年,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累計平均設備利用小時數4677小時,同比降低337小時。其中,水電3621 小時,同比增長102小時;火電4911小時,同比降低427小時;核電7731小時,同比降低46小時。
水、風、核能領跑
“能源供需形勢的相對緩和,為結構調整提供了難得的戰略機遇期。”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在能源工作會上表示,在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的70%,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0多個百分點。在電力結構中,火電比重偏高,核電、水電、風電等優質能源所占比例偏小,僅占20%左右。
據記者了解,積極發展水電、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與新能源,不斷提高清潔能源在中國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將成為我國優化能源結構的另一個突破口。
“目前我國核電裝機僅占電力總裝機的1.1%,同世界一些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也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7年世界核電消費2.73萬億千瓦時,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5.61%;而我國大陸核電消費626億千瓦時,占一次能源消費僅為 0.77%。”張國寶說。
“我國發展核電潛力很大。當前,無論是人才隊伍,還是技術水平和裝備制造能力,都具備了加快發展核電的條件。”張國寶說,目前核電裝備國產化正在積極推進,自主化百萬千瓦級核電鍛件開始供貨,蒸汽發生器已實現成套供應。
據悉,能源局正在加快研究調整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以進一步加強核電裝備制造能力建設,重點支持核電裝備國產化,并按照計劃分階段、分步驟制定并出臺核電標準。
本次全國能源工作會特別提出,堅持以風電特許權方式建設大型風電場,推動風電設備國產化,逐步建立我國的風電產業體系。按照“融入大電網,建設大基地”的要求,力爭用10多年時間在甘肅、內蒙古、河北、江蘇等地形成幾個上千萬千瓦級的風電基地。目前,我國在建的風電裝機規模1000萬千瓦,國產裝機在新增風電機組中的市場占有率達55.4%。
同時,水力資源仍將保持重要地位,張國寶表示,我國水能資源豐富,經濟可開采容量4億千瓦。目前水電裝機 1.7億千瓦,還有2/3的水電資源尚未開發。他強調,加快水電開發,必須要有新思路。轉變水電移民觀念,把水電開發與幫助移民脫貧致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很好地結合起來。加大水電建設環保工作力度,規劃時給河流保留足夠的生態空間,在建設中將促進生態建設作為水電開發的重要目標。
此外,國家能源局還提出,要加快推進太陽能開發利用。我國應把太陽能利用技術作為戰略能源技術,穩步發展,積極推進。啟動太陽能發電示范項目建設,開展城市屋頂太陽能光伏發電應用示范項目建設,促進太陽能硅材料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推進生物質能開發利用。加速農村生物質能利用技術更新換代,發展高效的直接燃燒技術、發電技術、氣化和液化技術,發展集中養殖場的沼氣發電,形成并完善產業服務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