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23日舉行的水專項太湖流域督查調研會議上,環境保護部科技司司長趙英民說,國家水專項總體進展順利,水華藍藻的監測預警、城市污水強化脫氮除磷等關鍵技術取得了突破。科技部、住建部、教育部和中科院等領導參與調研并出席會議。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金相燦說,太湖富營養化控制與治理技術及工程示范項目,研發了有毒有害污染底泥環保疏浚、水華藍藻的攔截、濃聚與收集應急技術、水華藻類消長過程的多尺度動態監視技術,以及控制面源污染的秸稈類廢棄物制備乙醇等47項技術,其中20項已獲得初步成果,并進行了技術或工程應用示范。
清華大學教授李廣賀說,“環太湖河網地區城市水環境整治技術集成與綜合示范”項目,以氮磷污染控制為主線,以控源減污、水系結構優化與水動力調控、生態修復與重建、水環境監控等關鍵技術突破為核心,已開發關鍵技術15項、研發設備10套等。自主研發的強化脫氮除磷技術,出水總氮低于國家一級A排放標準;微絮凝砂濾工藝優化與自動控制技術,節約藥劑投加量20%以上,出水水質穩定達標率90%以上,都將有助于實現水環境質量改善的目標。
同濟大學教授尹大強說,長江下游地區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集成與綜合示范項目,研究區域水源地聯合保護與修復、水源戰略優化配置等技術,將使示范工程飲用水質全面達到新頒國家標準。項目組完成了高藻原水深度處理膜污染控制、重污染河網原水高效安全處理等6項關鍵技術,3套處理工藝技術集成與中試研究,申請發明專利26項。其中,研發了臭氧生物活性炭與紫外組合消毒技術,控制消毒副產物,提高上海世博園供水水質;通過建設世博園區域二次供水水質保持示范工程,使2個試點小區供水水質明顯改善。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鄭丙輝說,太湖監控預警技術主題完成了紡織、印染等五大行業的污染控制技術評估,提出流域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初步構建水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治理技術評估體系和平臺等。
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將太湖列為八大重點流域之首,設置了太湖流域技術集成綜合示范,共涉及17個項目,65個課題,中央財政經費預算9億多元,近200個示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