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水利網2008年12月16日訊 截至2007年,北京城區建成9座污水處理廠,郊區衛星城建成31座中型污水處理廠,年處理污水10億立方米,城區污水處理率達92%;再生水回用量4.8億立方米,回用率達53%。
北京市水務局排水管理處處長齊京軍用數字、成效解讀了改革開放30年北京排水事業的發展變化:“北京排水事業歷經3個發展階段,即污水收集、自然排放,污水收集、達標排放,污水收集、達標處理、再生水利用。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北京排水事業的內涵不斷拓延,設施不斷完善,污水處理范圍不斷擴大,處理能力不斷增強。”
1990年以前,北京沒有污水處理廠,城區污水是順著清河、涼水河、北運河向下游排放的。1990~2000年,北京建成了北小河、高碑店、方莊3座污水處理廠,日污水處理能力達108萬立方米,城區污水處理率達到40%。
特別是2001~2006年的5年間,北京市以奧運為契機,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城市排水系統建設步伐,初步建成了城市污水達標處理、污水達標排放、再生水利用的網絡體系,為節約首都水資源、改善城市水環境作出了積極貢獻。
為完成再生水回用率50%的奧運水環境目標,北京市投資10多億元建設再生水回用設施。截至2007年年底,北京建成再生水廠4座、再生水泵站2座,鋪設管線460公里,日供再生水能力96萬立方米。
北京市排水集團采用先進的MBR和反滲透處理工藝建成的北小河再生水廠主體工程,奧運前就開始向“龍形水系”供水,每天有1萬立方米水質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的再生水注入奧運中心區,有力保證了奧運中心區的景觀用水。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再生水已成為北京工業冷卻、園林綠化、河湖景觀、農業灌溉、市政雜用的又一新的穩定補充水源。特別是城區再生水利用已覆蓋北京6 座熱電廠,去年用水量達1.17億立方米。這對伴隨改革開放30年而起步、發展的北京排水行業來說,無疑是個引以為豪的成績。
“在改革大潮推進下,北京排水用20年時間實現了污水處理從無到有,從單一的僅為城市衛生環境服務,發展到現在既能為北京城市節水、水循環利用提供基礎服務,又能為北京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的再生水資源支撐的排水行業的跨越。”齊京軍說,“北京排水20年完成了歐洲國家100年完成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