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的高奔穆瓦里鎮 (Goulburn Mulware) 委員會,選擇荷蘭博生公司的管道式中壓紫外線消毒技術,用于一個創新性的再生水灌溉計劃。這項計劃是委員會為節約寶貴的飲用水而推出的一系列措施之一。
這項增壓并且可以根據需求供水的再生水灌溉計劃,由 Ted Willson and Sons 有限公司負責安裝,由博生公司的澳大利亞經銷商 CST Wastewater Solutions 公司負責具體銷售;整套設備采由四個博生 InLine 紫外線反應器組成,每兩個反應器串聯成為一組,兩組反應器通過并聯方式進行連接。每個紫外線消毒反應器內裝有12支博生 3.5kW 中壓多波長紫外線燈。兩組紫外線系統,可以分開單獨使用,也可以同時使用,從而使流量可以達到 1440m3/h (約3.5萬噸/每天)。一旦在沒有供水需求時,一個低流量增壓泵系統可以保持灌溉系統的壓力。
最初的設計是通過泵將再生水從第一個蓄水池送到一個渠道式的低壓紫外線處理系統中,然后再送入第二個蓄水池,隨后末端再加上一套根據需求供水可調的水泵灌溉系統。經過審議,最終委員會決定選擇一個更為簡單而且具創新性的方法,將一個低流量增壓系統與一套博生管道式紫外線系統相結合,來完成根據需求供水的再生水灌溉計劃。
CST 公司的 Pieter Groenewegen 先生說:“到目前為止,在澳大利亞,水和污水處理多采用低壓、渠道式紫外線系統,但是設計單位和終端用戶漸漸發現了管道式中壓紫外線系統的優勢。博生的管道式中壓紫外線消毒器 (Berson InLine) 使土木工程和整個安裝項目變得十分簡便,幫助委員會大大削減了開支。首先,水廠不需要建造大型的開放式渠道,也不需要那些額外的蓄水池和兩個泵站,從而進一步降低了建設和運營成本。節省下來的費用,總計幾十萬美元。”
據委員會水務處經理 Greg Finlayson 說:“我們已經開始使用再生水進行灌溉,但是經過紫外線處理的再生水,水質得到進一步提升,因此可以應用于更多的場合。經處理的再生水最終排入五龍迪里河 (Wollondilly River);五龍迪里河是悉尼水源匯集地的一部分,因此河水水質也得到相應的改善。”
委員會下屬的水務及垃圾部門的工程師 Marina Hollands 補充說:“這個紫外線消毒系統可以實現高效的微生物去除率,整個設計和工藝堪稱完美。”
按照最初的方案,需要對蓄水池體進行大規模重建,才能容納一個水泵、一個出水井,和一個低壓紫外線消毒系統所需要的巨大混凝土水渠。新的設計不需要對蓄水池池體進行大規模的重建,也不需要挖設混凝土水渠,中壓紫外線設備全部內置在管道中,占地面積非常小。中壓紫外線消毒系統,所需要的燈管數量大大少于低壓紫外線方案,從而更加易于維護。
與低壓紫外線燈不同,博生管道式中壓紫外線消毒器 (Berson InLine) 采用多波長中壓紫外線燈。與低壓紫外線燈相比,中壓紫外線燈可以產生多波長的紫外線光譜,光譜作用于整個微生物,而不僅僅作用于微生物的 DNA 遺傳結構。中壓紫外線技術可以實現永久性滅活,有效避免微生物的光復活以及黑暗修復的發生[1]。
[1] 獨立試驗證明,許多微生物在受到低壓紫外線燈照射后,能夠進行自我修復,尤其是在消毒后有光的條件下,這個過程被定義為光復活反應。有些微生物甚至甚至可以在黑暗的條件下進行自我修復,這樣的過程被稱為黑暗修復。(參考:Hu J. Y., Chu, S. N., Quek, P. H., Feng, Y. Y. 和 Tan, X. L.合著(2005)“大腸桿菌在低中壓紫外線消毒后當修復和重新生長”,《水科學和技術:供水》第5期第5卷101-108頁)。
關于博生公司
博生公司的總部位于荷蘭,它是全球紫外線技術應用方面的領軍企業,業務涵蓋飲用水、污水處理及再生水處理。該公司擁有超過35年紫外線系統的設計、研發、生產和銷售經驗。博生公司以及它的伙伴公司,即英國海諾威有限公司 (Hanovia Limited) 和美國 Aquionics Inc,都是英國豪邁國際有限公司 (Halma p.l.c.) 流體技術部的成員公司。它們在一起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紫外線消毒產品供應商之一。
關于豪邁
創立于1894年的英國豪邁集團 ( http://www.halma.cn ) 是國際安全、健康及傳感器技術方面的領軍企業,倫敦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在全球擁有3600多名員工,40多家子公司,2008財年營業額超過7.7億美元。豪邁旗下子公司的產品主要用于保護人們的生命安全和改善生活質量。通過持續不斷的創新,這些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始終處于領先地位。這些產品使我們的客戶更安全、更富競爭力和盈利能力。豪邁的子公司正在多個領域為中國蓬勃發展的經濟作出貢獻,主要包括制造、能源、水及廢物處理、環境、建筑、交通運輸及健康行業等。豪邁目前已經在上海和北京設有代表處,并且部分子公司在中國已開設制造工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