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網易財經2007年8月17日訊去年8月22日,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說,“十一五”期間,我國在供水、污水處理、中水回用和排水、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總投資將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要由全世界來參與。” 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曾經這樣表示。
顯然,如此巨大的投資并非政府能夠包辦的。中國需要引進國外資金、技術以及先進的管理經驗。有關部門也在積極鼓勵外資企業和社會資本進入中國水務市場。
伴隨著水環境問題發展形勢以及水問題關注程度,整個水市場真正展現出讓人驚訝的前景。“危機就是商機。”新加坡三達膜集團(下稱“三達膜”)副總裁鐘宏德這樣認為,這也代表了眾多國內外投資者的觀點。
今年5月28日,三達膜與連云港市灌南堆溝港化工園區簽訂了投資協議,投資1.2億美元,采用膜技術和清潔生產、循環利用等生產方式,合作共建環保化工產業園。
據透露,此前該化工園區由于污水處理沒能達標被責令整改。正在連云港做市政水務工程的三達膜聞訊后迅速提出合作建設該園區。
鐘宏德說,三達膜利用具有優勢的膜技術對園區污水處理后能達標排放。這樣園區可以吸納更多的化工企業進入,甚至是此前限制進入的,而三達膜可以收取排污費,園區和三達膜都可以受益。
今年4月,新加坡資政吳作棟與溫家寶總理會晤時,正式提出在中國選擇一個水資源短缺的中小城市或一個大城市的周邊地區,借鑒新加坡水務經驗,合建一個“環保城”。
會晤后,新加坡大使館迅速委托三達膜董事局主席藍偉光寫了一份給中國政府的建議書。在建議書中,藍偉光則重點推介通過膜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化解供水危機,而這是三達膜的優勢。顯然,藍偉光期盼能從這個項目中獲益。
除此之外,三達膜還以BOT、TOT等經營方式投資市政水務工程,已在吉林、江西、河南等地投資建設、收購城市污水處理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