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電 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環境保護部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全面總結推進歷史性轉變工作中的經驗和做法,認真探索解決不適應問題的思路和辦法,破解影響和制約歷史性轉變的突出問題,在水、空氣、土壤污染的治理方面,從被動應對逐步轉向主動防控。
環境保護部提出繼續把水、空氣、土壤污染防治作為重中之重,把確保群眾飲水安全作為首要任務。水源保護方面,努力推進環保重點城市地表水集中式飲用水水源達標工作,并會同有關部門對達標工作情況進行監督考核。推進全國飲用水源地基礎環境調查及評估項目的實施,掌握全國縣級以上城市和縣級政府所在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的環境基礎狀況。認真組織實施《全國城市飲用水安全保障規劃》;以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的實施為契機,推動規劃內飲用水水源保護項目的建設。大氣污染治理方面,利用全面修訂《大氣污染防治法》的契機,提出更加嚴格的措施加快大氣環境質量改善。將總量控制、排污許可證、環境影響評價、限期治理以及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等各項制度與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緊密結合;將考核地方政府的環境保護工作政績落腳在環境質量的改善上;將環保資金投入花在改善環境質量效果最佳的地方。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在搞好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的基礎上,抓緊編制土壤環境功能區劃和土壤污染防治規劃。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把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納入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建設,開展污染土壤修復與綜合治理試點示范,建立土壤污染防治投入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