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全球食品配料網2008年1月21日訊 茶飲料在國際上被稱為“新時代飲料”。從長遠的觀點看,是可以與碳酸飲料相抗衡的產品,其特點是天然、保健且能解渴,符合現代人崇尚天然、追求健康保健的消費心理需求。 從一些主要地區看,世界茶飲料的增長速度很快。美國的軟飲料是以碳酸飲料為主的。但20世紀90年代以來,茶飲料一直處于增長之勢。茶飲料消費在西歐盡管每個國家發展不一致,但總體也是處于上升趨勢。 日本開發茶飲料較早,1983年開始大量生產烏龍茶,1985年開始生產紅茶,以后品種不斷豐富,其大部分產品是不加糖的純茶飲料。日本每人年均消費茶飲料約22升。 我國與之比較有很大的差距。盡管我國工業化生產茶飲料已有三四年的歷史,也具備了一定的產量,但仍處于起步階段。隨著人們飲用瓶裝水習慣的逐漸形成,茶飲料將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國內外液態茶飲料的生產流程依不同的產品(如純茶飲料、果味奶茶、茶汽水等)和不同的包裝方式而不同。但是用茶葉為原料的茶浸出液的制備工藝基本上是一致的。日本和我國臺灣等地多以茶葉為原料,直接萃取茶中可溶性部分。而歐美國家多采用速溶茶為原料,以凈水稀釋為茶飲料。 在我國生產速溶茶的廠家是福建漳州大閩食品有限公司,該公司采用膜濃縮技術和真空干燥技術,降低了香氣和滋味的損失,解決了沉淀混濁問題。用這種方式生產的茶飲料投資少,見效快,易上馬,技術指標好控制,產品質量有保證。 茶飲料生產的關鍵技術是避免和消除茶飲料中的混濁和沉淀。茶葉萃取液冷卻后產生白色茶乳沉淀,是由茶葉中的茶多酚及其氧化分解物與咖啡堿鉻合生成的,行業專家稱之為“茶乳酪”。蛋白質、果膠、淀粉大分子物質也容易出現沉淀,而水中離子又是促進混濁和沉淀的首要原因。 解決茶飲料混沌的方法有幾種,目前普遍采用的是物理法——使茶湯冷卻后用高速離心機除去或用超濾法濾去,以提高茶葉湯汁的澄凈度。國內幾個主要茶飲料生產廠如三得利、康師傅等均使用日本或我國臺灣設備以及方法生產茶飲料。另外,還有在茶湯中添加酶制劑使茶飲料中大分子降解以達到除混去沉的目的,也有在茶湯中加入膠體物質使其在液體中起分離大分子減少鉻合生成作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