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農業信息網2008年1月14日訊 日前,記者從山東省政府獲悉,山東積極探索具有山東特色的“規模化發展,市場化運作,標準化建設,企業化經營,專業化管理,安全化水質”的村村通自來水發展機制,3年累計投入74.12億元,建設農村自來水工程13307處,農村自來水普及率提高到82.13%,實現了省委、省政府“80%以上村莊用上自來水的目標”。 據省政府辦公廳副主任高洪波介紹,2005年省委、省政府為改善農民吃水狀況,確定實施“村村通自來水工程”,“用3年時間,讓80%以上村莊用上自來水”。為此,省政府制定了《關于實施村村通自來水工程的意見》,明確了“農村供水城市化、城鄉供水一體化”原則,提出了“規模化發展、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經營、標準化建設,專業化管理、用水戶參與”發展思路,連續3年將村村通自來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先后召開了4次全省性會議,連續兩年進行督查考核。 據了解,山東村村通自來水的主要特點是規模化發展。全省建成萬人以上規模化集中供水工程800多處,其中供水5萬~30萬人的達123處,集中連片和管網延伸村村通自來水惠及2000萬人,規模化供水約70%。高密市依托峽山水庫和孚日家紡集團供水,解決了6個鄉鎮20.2萬人自來水問題。 通過市場化運作,解決了村村通自來水資金短缺及供水工程產權不明、經營不活等問題。通過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個體大戶、企業、外商等社會資本進入農村供水市場,吸納社會資金7.2億元,占總投資的9.7%。目前社會資本參建供水工程,全部運轉良好,取得了政府、群眾與投資者“三贏”效果。泰安市探索了“大戶投資建管、股份合作建管、集體建設拍賣、城市自來水擴網、鄉鎮建設經營供水企業”5種模式,解決了建設、管理、融資等難題,3年融資1.65億元,約占總投入的1/3,加快了村村通自來水的進程。 推行了村村通自來水企業化經營。對集中聯片供水工程,成立供水公司或中心,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對單村集中供水工程,成立供水協會,或者進行承包、租賃、拍賣、轉讓等;對管網延伸供水工程,委托原管理單位管理;對個人或企業投資工程,實行“誰投資、誰建設、誰管理、誰受益”。現在,新建供水工程95%以上實行了企業化經營,基本實現了“以水養水、良性運行”。 為確保建設工程質量,省里制定實施了《村村通自來水工程技術要點》;各縣實行了規劃設計、標準質量、招標投標、檢查驗收等“四個”統一,實行了項目法人制、招標投標制、建設監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四制”,嚴把設備材料質量關、施工隊伍選擇關、工程質量監督關、工程檢查驗收關等“四關”,以確保工程質量優良。經檢查,工程合格率達100%,優良率達90%以上。 同時,高度重視水源水質,從源頭上保證飲水質量安全。對高氟地區,引蓄黃河水,將108座水庫確定為飲用水源,建設標準水廠,實現了一縣一網或一縣幾網;對地下水質較好和山區水庫地區,統一建廠,集中供水;對城郊和鄉鎮駐地,利用城鎮自來水管網向農村輻射,實現城鄉供水同網同質;對無合格水源地區,引進電滲析、離子膜等新工藝、新技術,進行水質處理,確保水質達到國家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