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金融網2008年1月22日訊 準備回家過年的王平正在忙碌之際,接到某小區一位大媽的電話,她要買一臺公司的純水機,以方便子女回家團圓時用。王平與大媽商量能否等過完年后安裝工回單位再裝,大媽留下一句話:“如果過完年再裝,就沒必要了。” 為了不失去這單生意,王平決定親自上門。第二天一早,他叫上妻子張潔,來到大媽家。 爬樓梯、鉆柜子、接水管線、裝機子。安裝工本來1小時能干好的話,王平折騰了一天。“畢竟是40來歲的人了,小腹也隆起,怎能與20來歲的小伙子比呢?”王平自嘲地說。 黃昏時分,粒米未進的王平在小區的小餐館要了一碗熱湯面。看著滿身污垢的王平,妻子心疼地說:“想想現在,何必當初啊?”兩人沉默著,相對無語。 還是妻子打破了沉默,她揚了揚手,“現在我們騎虎難下了,我們必須拿出打老虎的精神來面對眼前的困難。” 這是王平難以忘懷的一個場景。在寬大的辦公室里接受記者采訪的他,目前已經成為天天一泉國際企業集團的董事長,主營水家電、水處理設備、水加工產品研發生產銷售服務。集團正在穩步快速地發展著,但是,當王平用真誠的笑容向記者敞開心扉的時候,這位從部隊轉業自主創業的軍旅企業家所經歷的所有艱辛,此刻已經化作了他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夫妻雙雙自主擇業 王平的人生道路上,有三個“第一”不得不說:“文革”后,他是第一批考入軍隊院校的大學生;自主擇業政策出臺后,他是第一批選擇自主擇業的團職轉業干部;轉業后,他也是第一批上EMBA的學生。 1978年,國家恢復高考的第二年,也是軍隊招收地方生的第一年。王平的成績完全可以報考清華、北大,可他懷著一腔報國之情,考取了空軍地空導彈學院。畢業后他被分到了東北一個偏僻山溝的導彈部隊。他勤學苦練,從基層連隊的工程師、連長、旅機關參謀,從軍區空軍機關到空軍機關工作,一路走來,應當說仕途順利。 王平完全可以穩穩當當地等待晉升并熬到退休。但他不愿意走平淡的路。2001年,機會終于來了。自主擇業安置政策的出臺,讓骨子里有一股子闖勁的他看到了新的機遇,于是,他第一批報名選擇自主擇業。 已位至團級干部的王平轉業,他的父母、兄長都不理解、不支持,一致認為他“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王平的心思、理想只有妻子最理解。為了表示對丈夫的支持,張潔也毅然從部隊轉業。 王平選擇自主擇業,并不是心血來潮。他在部隊下屬的事業單位當過管理者,當年沈陽、天津家喻戶曉的八一、海城尋呼臺,曾給王平提供了鍛煉和展露才華的平臺,那時就有人說:“老王,憑你的技術才能,將來一定有發財的資本!”正是部隊的那段經歷,使他對自己到地方闖一番天地充滿了自信。當聽說他選擇自主擇業時,上海、北京有幾家企業伸出了熱情之手,希望他前去加盟。 出人意料的是,王平既沒有去創業,也沒有去爭相聘請他的企業,而是悄悄地當起了學生,自費讀了兩年的EMBA。 陰差陽錯地做起水處理設備 學習期間,王平一直在考察項目,期待選擇合適的時機創業。他當時考慮三個方向:一是做職業培訓,幫助年輕人做職業規劃,為此,他還參與了為學校編的一本《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南》;二是希望能為中小企業做商務顧問,幫助企業做策劃;三是他希望為大學生公務員考試時做培訓。這些想法使得他最終注冊了北京正方天圓商務顧問有限公司。 就在王平準備大干一場時,2003年初“非典”襲擊全國,他所有的想法都落空了。 閑下來的王平只有在家裝修房子。裝修期間,他經常煮面條度日。有一天,妻子張潔發現煮出來的面條湯里,上下都漂浮著一層水垢,“這哪能吃啊,必須買個凈水裝置。” 張潔的一句話引發了王平對用什么方法能改變飲用水水質的濃厚興趣,于是他上網查資料。 查著查著,王平感覺到了一個巨大的商機,他看到了終端凈化水設備的銷售在國內市場上是一個新的機遇。于是,他再也無心過問裝修一半的家,每天騎著自行車到西單北京圖書大廈,閱讀了大量的相關資料。并且,他還到清華大學、中科院環保所向專家請教。 對國內外凈化水設備有了全面的了解后,他先是買了一臺美國品牌純水機,在自己家里用。他發現確實有實質性的效果,于是,與意大利品牌純水機廠家協商,成為了意大利品牌在北京的總代理。為此,他鼓動張潔注冊了天天一泉科技公司,自己還是想著做他的正方天圓公司。 妻子的公司成立后,需要幫忙,況且,王平的公司在非典期間,沒有任何進展。另外,家里所有的錢幾乎都投入到妻子的公司里了,兩口子都“陷了進去”。 度過艱辛成就一番天地 這樣,王平突然闖入到一個陌生的行業。公司陸續招聘了7個業務員,也都是對水家電銷售毫無經驗的新手。 公司自成立以來,每個月都是只出不進。3個月過去了,公司業務沒有任何起色,王平手上只剩下兩三千塊錢。 終于,妻子因壓力過大神經衰弱,住進了醫院。有的業務員看公司翻身無望,提出離開,王平只得發給每人350元遣散所有業務員。 妻子在病床上勸告王平:“我們圖什么啊,去打工重新過踏實的日子吧!”王平覺得對不起妻子,同時也在思量,自己是不是太沖動、太盲目?要不要就此關門呢? 一天,當年的戰友打電話問候他,聊著聊著,王平就道出了正面臨的窘境。畢竟是戰友情深,不久便幫他將一批純水機推銷給某機關單位。后來,又是在戰友的介紹下,王平連續接了兩單凈水設備安裝工程。至此,王平算是有了喘息的機會。 有了轉機的王平,決定生產屬于自己品牌的軟水機和純水機。因為代理的外國產品,不僅成本高,而且不能完全適用中國的家庭。2004年初,經過大量的實驗,王平在北京近郊建立了自己的生產組裝車間。 沒有過多地打廣告,憑借產品的實用和質量,軟水機純水機的銷量一直攀升,生產訂單應接不暇。緊接著,他又開始琢磨著產品的更新換代了。 原來,王平只是把凈水設備改造得更加適合中國家庭,比如外國軟水機體積較大,而中國家庭的廚房普遍比較小。現在,王平考慮的則是更實質的問題,純水機制造出的僅僅是適于飲用的干凈水,他希望設計出一款“水家電”,能制造出有營養的健康水。 王平找到中科院環保所,和水專家共同探討自己的設計理念。在專家的技術支持下,2004年9月,加了健康水處理系統的山泉機,全方位推向了市場。 至此,“天天一泉”這一民族品牌正式展現在世人面前。 致富之后的兩個責任 2005年初,王平帶領著“天天一泉”進入飛速發展階段。山泉機在RO反滲透的基礎上,經過納米“三合一”濾料進一步處理,產品一下子處于同行業領先地位,并申請獲得了國家專利,填補了水處理行業的空白。同時,兩條新的生產線已經啟動。 公司改革銷售手段,采取連鎖加盟機制,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