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火鳳網2007年7月18日訊 吃進去的是廢舊電池吐出來的是貴重金屬,在湖北荊門就有這樣的一家企業,他們利用獨立研發的世界領先技術解決了電池的回收難題,并且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荊門臺記者 鄭蕓: 【“我手里拿的這塊廢舊電池如果隨意地丟棄到環境中,將使50平方米的土壤重金屬嚴重超標,是嚴重的污染源,現在我將它放入這個拆解線,就將開始它的再生資源之旅。”】 經過拆解,電池分為了不銹鋼外殼、陽極和負極三個部分,這些尋常人看來的廢物,在格林美荊門公司都是寶貝。電池的不銹鋼外殼是回收不銹鋼的好材料,電池的負極、陽極都含有大量的有色金屬。 接著這些拆解開的廢料被倒入原生化池,變成溶液,隨后,這些液態的電池就進入了決定能否再生的最關鍵階段:提純。如何將把鎳、鈷、銅、錳、錫、鉛等6種金屬從電池中一項項的單獨提出、還原,這可是世界性難題。 [采訪人]荊門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 質量總監 周繼峰: 【“目前,我們已經攻克了這個世界性的難題,我們在這一領域擁有四項國際專利和四十余項國家專利。”】 按照格林美的“獨門秘籍”,電池溶液經過萃取分離、膜分離等等技術的點金,最后變身為各種金屬粉末。 【廢舊電池的再生之旅廢舊電池→拆解→分離→提純→原生化→鎳、鈷、銅、錳、錫、鉛等6種金屬→再次生產為電池】 [采訪人]荊門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 質量總監 周繼峰: 【“這是我們從廢棄電池當中回收得到的金屬鈷粉,這種產品經過我們的處理以后,它的市場價值大概在50至60萬一噸,然后,這些金屬經過我們的后處理,我們想把它返回到電池生產企業,繼續讓它做成充電電池再次循環。”】 數字鏈接:格林美荊門工廠的循環經濟賬 兩年來格林美荊門工廠累計回收處理廢舊電池和其他金屬廢料1萬噸,相當于節省了3萬噸鎳、鈷、銅、錫等有色金屬礦。 而這1萬噸廢舊電池和金屬廢料如果不回收直接進入大自然,將使50平方公里土壤喪失功能,60個東湖的水被重金屬嚴重污染。 在取得良好社會效益的同時,格林美也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2006年的產值1.2個億,今年預計將達到3個億。格林美現在已經在深圳建立了廢舊電池的回收體系,今年年底將在武漢和荊門建立回收網點。 [采訪人]記者感言: 【“發展循環經濟,是國家長遠利益之所在,由循環經濟而經濟,需要高新技術,格林美的探索,對所有企業都是一種昭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