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全球紡織網2007年3月15日訊 在上周召開的中國染料工業協會五屆七次理事會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副會長孟全生提出了染料工業節能減排具體目標,并從染料行業的特點和工藝技術特征出發,確立了實現目標的四項保障措施和需要重點推廣的技術。 染料工業節能減排工作已是箭在弦上。 節能減排立目標 按照中央的部署,今年石化行業要以節能減排為重點,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增長方式轉變和質量效益的提高,并把這項任務擺在重要的戰略位置,抓好包括染料工業在內的重點領域的節能減排。 針對行業中存在的一些具體問題,孟全生提出了染料行業節能減排的主要目標:淘汰一批原材料消耗高、收率低、排污嚴重不達標的中小型生產企業,使染料行業生產廠點減少到200家以內;全部淘汰毒性大、性能差和不適應市場需求的染料品種;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和回收利用率,使主要產品的單位資源消耗水平(行業總體水平)達到國外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所有染料企業的排污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 四項措施來保障 要實現上述目標,孟全生指出需要有四項保障措施: 一是建立完善的統計和評價體系。建立企業能耗考核體系,完善節能、降耗機制。主要是建立和實施嚴格細致的生產管理體系,包括建立生產操作規程和設置嚴格的計量管理體系,使水、電、汽及原材料的計量做到準確和連續,以利于生產的定額管理,達到節約增效的目的。 二是調整產業結構,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主要是采取企業間優勢互補和強強聯合的手段,組建幾個大型的企業集團;還應積極引導企業向化工園區搬遷,形成染料生產的集群化。 三是重點進行“源頭”治理,開發和采用清潔的生產工藝和技術,盡可能將污染消除在工藝過程中。 四是采用有效技術對廢棄物回收利用。對于染料行業來說,發展循環經濟的重點內容就是對染料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廢棄物進行回收利用,其重要意義在于:一則回收有利用價值的資源,降低物耗,有利于降低產品生產成本;二則減少污染物排放量,降低三廢治理的費用和減輕對環境污染的程度。 重點技術為依托 “十一五”期間,染料工業需要重點發展的方向是環境友好的染料產品,大力發展具有“六不”特點的染料:即不含致癌芳香胺和不會裂解產生致癌芳香胺、不含過敏性物質、不含超標的重金屬、不含超標的甲醛、不含可吸附有機鹵化物、不易產生環境污染或低污染的染料品種。 為此,孟全生提出了染料行業要重點推廣技術清潔生產工藝、技術和廢棄物回收利用、處理技術。 清潔生產工藝技術包括,在染料和中間體合成過程中,推廣應用絕熱或氣相硝化技術、液相催化加氫技術、三氧化硫磺化技術、溶劑法合成技術等清潔工藝;開發各種新型催化技術,可以促使一些在常規反應條件下不能進行的合成反應得以實施,如相轉移催化、金屬鹽催化、稀土鹽催化、分子篩催化及酶催化等。在染料及其中間體分離過程中,可采取膜分離技術、分子篩吸附分離技術等高新技術;開發和采用少污染的合成路線,替代“三廢”生成量大、污染嚴重的原料路線;產品合成中盡可能用綠色原料替代毒性大的原料。在染料后處理過程中,新興的納米技術對改善染料性能、外觀及使用都非常有效,是一種非常有前景的染料商品化技術;顆粒成型技術、微膠囊和包膜技術等也都應加強推廣應用。 廢棄物回收利用、處理技術主要包括如大孔樹脂吸附技術、膜分離技術、絡合萃取技術、高效濕式氧化和臭氧氧化技術等。 此外,孟全生還透露,國家發改委環資司每年利用排污費安排一批“三廢”治理技術改造項目,“十一五”期間每年投資300億元。有項目的染料企業可提前做好方案,通過染料協會與石化協會環保辦聯系,向發改委環資司推薦。
|